在水環境監測領域,"高錳酸鹽指數"是一個關鍵指標,它衡量的是水體中可被高錳酸鉀氧化的有機物和還原性無機物的總量。戶外檢測,可用便攜式高錳酸鹽測定儀。當這個指數異常偏高時,就如同水體拉響了“紅色警報”,標志著水生態系統正在承受巨大壓力,面臨著多方面的嚴重危害。 一、消耗溶解氧,引發生態崩潰 這是高錳酸鹽指數過高最直接、最致命的危害。水體中過量的有機物在降解過程中,會成為微生物盛宴的“口糧”,好氧微生物會瘋狂繁殖并進行分解活動,這個過程需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 導致缺氧甚至無氧: 溶解氧被迅速耗盡,導致水體陷入缺氧(Hypoxia)狀態,嚴重時甚至形成厭氧(Anoxia)環境。 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魚類、蝦蟹等水生動物需要氧氣才能生存。在缺氧環境下,它們會窒息死亡,引發大規模的“魚潮”事件。尤其對冷水性魚類(如鮭鱒魚)和高耗氧生物來說,這是滅頂之災。 生態系統結構破壞: 水生生物鏈斷裂,敏感物種消失,只剩下一些耐低氧的物種(如某些蠕蟲、搖蚊幼蟲),導致生物多樣性銳減,生態系統變得單一而脆弱。 二、惡化水質,產生毒性物質 在厭氧條件下,有機物的分解過程會發生本質變化,從好氧分解轉變為厭氧發酵。 產生有毒有害物質: 厭氧發酵會產生一系列令人不快的副產物,如硫化氫、氨氮、甲烷 等。這些物質不僅具有毒性,進一步危害水生生物,還會使水體發黑發臭。 水體黑臭化: 硫化氫與鐵等金屬離子反應生成黑色的硫化亞鐵,導致底泥和水體變黑。同時,各種臭味氣體釋放到空氣中,形成感官上的強烈污染,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三、富營養化進程的“加速器” 高錳酸鹽指數偏高往往與水體富營養化密切相關。過多的有機物本身就是植物生長的“營養源”。 促進藻類暴發性繁殖: 在分解過程中,有機物會釋放出氮、磷等營養鹽,為藻類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料。 形成惡性循環: 藻華(水華)爆發后,藻類生物量急劇增加。當這些藻類死亡后,其殘骸又成為新的有機物,進一步推高高錳酸鹽指數,并在分解過程中消耗更多氧氣。如此循環往復,使富營養化問題陷入不可逆轉的惡性循環。 四、破壞景觀與旅游價值 一條河水清澈、魚蝦嬉戲的河流是美麗的風景,而一條散發著惡臭、顏色黝黑的河流則讓人避之不及。高錳酸鹽指數過高的水體必然伴隨感觀性狀的惡化,使其喪失娛樂、旅游和經濟價值,對當地的旅游業、房地產業和相關投資環境造成沉重打擊。 控制高錳酸鹽指數的根本在于減少有機污染物的輸入。這需要我們從源頭抓起,加強污水處理,減少工業和生活污水的不達標排放;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減少化肥農藥的流失;保護河湖岸帶,恢復濕地,利用生態系統的自凈能力。
本文連接:http://www.jzdsy.com/newss-403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