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_利澳注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首页_利澳注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主页~天富娱乐~主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1-31 13:42    文字:【】【】【
摘要:主页~天富娱乐~主页 无机肥,采用提取、机械粉碎和化学合成等工艺加工制成的无机盐态肥料,又称矿物肥料、矿质肥料。由于绝大部分化学肥料是无机肥料, 有时也将无机肥称为

  主页~天富娱乐~主页无机肥,采用提取、机械粉碎和化学合成等工艺加工制成的无机盐态肥料,又称矿物肥料、矿质肥料。由于绝大部分化学肥料是无机肥料, 有时也将无机肥称为化学肥料, 简称化肥。

  化肥中主要含有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都以无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大多数要经过化学工业生产。按养分种类可分为以下几类:

  只含氮养分,常用的有尿素(含氮46%)、硫酸铵(又称硫铵、肥田粉,含氮20. 5- 21%)、氯化铵(含氮25%)、碳酸氢铵(碳铵,含氮17%)、硝酸铵(硝铵,含氮34% )等;

  只含磷养分,常用的有过磷酸钙(普钙,含五氧化二磷16- 18%)、重过磷酸钙(重钙,含五氧化二磷40- 50% )、钙镁磷肥(含五氧化二磷16 - 20% )、钢渣磷肥(含五氧化二磷15%)、磷矿粉(含五氧化二磷10- 35% )等;

  ,经化学合成而得,含有两种以上的常量养分,常用品种有磷酸二铵(含氮18% ,含五氧化二磷46% )、磷酸二氢钾(含五氧化二磷52% ,含氧化钾34% )等;

  由两种以上化肥或化肥与有机肥经粉碎造料等物理过程混合而成,含有两种以上常量养分,品种繁多。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按总养分含量分为高浓度(总养分含量≥40. 0%)、中浓度(总养分含量≥30. 0% )、低浓度(总养分含量≥25.0%)三档。

  由两种以上化肥不经任何粉碎造料等加工过程直接干混而成,含有两种以上常量养分,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有总养分含量不低于35. 0%。

  含有植物营养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锌、硼、铜、锰、钼、铁等,可以是只含有一种微量元素的单纯化合物,也可以是含有多种微量和大量营养元素的复混肥料或掺混肥料。

  能直接供给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并富含有机物质的肥料。 常用品种有绿肥、人粪尿、厩肥、堆肥、沤肥、沼气肥和废弃物肥料,此外还有泥肥、熏土、坑土、糟渣等。

  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按《有机-无机复混肥料》(GB18877—2009)标准执行,生物有机肥按《生物有机肥》(NY884—2012)标准执行。

  狭义的微生物肥料,是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使农作物得到特定的肥料效应的制品, 也被称之为接种剂或菌肥, 如传统的固氮、解磷、解钾细菌。

  目前,微生物肥料主要有以下三类:农用微生物菌剂,执行标准 GB 20287-2006;复合微生物肥料,执行标准 NY/T 798-2015;生物有机肥,执行标准NY 884-2012 。

  不同品种具有的功能不同,微生物肥料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提供或活化养分功能;产生促进作物生长活性物质能力;促进有机物料腐熟功能;改善农产品品质功能;增强作物抗逆性功能;改良和修复土壤功能。

  在购买肥料时,如果肥料的名称与印制的执行标准不一致时,就要三思而后行了!!!(肥料标准不断改进,注意新标准的发布)希望有用。感谢阅读!

  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忽视微肥;重产量,轻质量;施用方法陈旧落后。

  忌氯作物:烟草、茶叶、马铃薯、甘薯、甜菜、甘蔗、西瓜、草莓、苹果、梨、柑橘;盐碱地、大棚保护地——以上作物和土壤适用硫酸钾型复合肥。

  原理:施肥增加了土壤水中盐的浓度,或是化肥与根系直接接触,使得根系周围土壤养分浓度过高,本着水分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流的原理,根系中的水分外流到土壤中,使种子或幼苗的根中的水外流,造成烧苗。

  最大效率期:养分需要量大、利用率高、一般在生育中期(玉米的喇叭口期、小麦的拔节期、棉花的花铃期、水稻的拔节期)

  SO42-在淹水的条件下,还原成H2S,毒害水稻根,使之成黑色。所以,水稻使用氯化钾型复合肥。

  配方: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肥力、化肥利用率,提出科学施肥的措施(配比、用量、时期、方法)

  尿素易流失。施肥后不可马上浇水,夏季经2-3天可转化为碳酸氢铵,此时再浇水较好。

  一般中等肥力水平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需要氮3kg左右、磷1.0~1.5kg、钾2.5~3.1kg。

  玉米每形成100公斤籽粒需要吸收纯氮2.5公斤,五氧化二磷1.2公斤,氧化钾2.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48:0.8,需肥量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棉花的生长发育经过苗期、蕾期、吐絮期等阶段,一般每亩产皮棉100千克需吸收氮(N)7-8千克,磷4~6千克,钾7-15千克。

  生产百公斤花生果,需要吸收纯氮6.8公斤、五氧化二磷1.3公斤、氧化钾3.8公斤、钙素2.5公斤

  每生产1000公斤块茎,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N)4—6公斤、磷(P2O5)1.5—2 公斤、钾(K20)6—8公斤 。

  氮、磷、钾肥比例为N:P2O5∶K20=1:0.5:2,马铃薯属高产喜钾作物 。

  油菜对氮、磷、钾肥的需求量比较高,亩生产100公斤菜籽,需要吸收纯氮6.8~7.8公斤,五氧化二磷2.4~2.8公,氧化钾 5.5~7.2公斤,对氮、磷、钾吸收的比例为1∶0.36∶0.86。

  注意施用量及浓度: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很少,而且从适量到过量的范围很窄,因此要防止微肥用量过大。土壤施用时还必须施得均匀,浓度要保证适宜,否则会引起植物中毒,污染土壤与环境,甚至进入食物链,有碍人畜健康。

  追肥:果树用0.2%-0.4%,并加配硫酸铜用量的10%- 20%的熟石灰,以防药害。

  豆科作物,苜蓿最突出,此外油菜、花椰菜、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甜菜对钼肥也有良好的反应。

  拌种:先用热水溶解,再用冷水稀释成2%-3%的溶液,用喷雾器喷在种子上,边喷边拌,每千克种子用钼酸铵2g-6g。

  喷施:果树用0.3%-0.4%浓度,豆科作物以0.03%为好,水稻以0.1%为好;

  拌种:禾本科作物每千克种子用4克硫酸锰,豆科作物8g-12g,甜菜16g。

  有玉米、水稻、甜菜、亚麻、棉花、苹果、梨等。在这些作物上施用锌肥通常都具有良好的肥效。

  追肥:一般作物喷施0.02%-0.1%的硫酸锌溶液,玉米、水稻用0.1%-0.5%浓度;

  我国目前表现出缺硼明显的作物有油菜、甜菜、棉花、白菜、甘蓝、萝卜、芹菜、大棚黄瓜、大豆、苹果、梨、桃等

  基肥:每亩(667m2) 施用0.25kg-0.5kg硼酸或硼砂,一定要施均匀,防止浓度过高而中毒;

  追肥:0.1%-0.2%硼砂或硼酸溶液,在作物苗期和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时各喷一次;

  尿素的含氮量在44%~46%之间,缩二脲应该≤0.9%~1.5%,为中性氮肥。尿素养分含量较高,适用于各种土壤和多种作物,最适合作追肥,特别是根外追肥效果好。

  尿素施入土壤,只有在转化成铵态氮后才能被作物大量吸收利用。由于存在转化的过程,因此肥效较慢,一般要提前4~6天施用。同时还要求深施覆土,施后也不要立即灌水,以防氮素淋至深层,降低肥效。

  1、忌与碳铵混用。尿素施入土壤后,要转化成氨才能被作物吸收,其转化速度在碱性条件下比在酸性条件下慢得多。碳铵施入土壤后呈碱性反应,ph值为8.2~8.4。农田混施碳铵和尿素,会使尿素转化成氨的速度大大减慢,容易造成尿素的流失和挥发损失。因此,尿素与碳铵不宜混用或同时施用。

  2、忌地表撒施。尿素撒施在地表,常温下要经过4~5天的转化才能被利用,大部分氮素容易在氨化过程中挥发掉,一般实际利用率只有30%左右,如果在碱性土壤和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撒施,氮素的损失会更快更多。

  而且尿素浅施,易被杂草消耗。尿素深施,融肥于土,使肥料处于湿润的土层中,有利于肥效的发挥。作追肥应穴施于苗旁或沟施在苗侧,深度应在10~15cm左右。这样,尿素集中在根系密集层,便于作物吸收利用。试验证明,深施比浅施能提高尿素的利用率10%~30%。

  3、忌作种肥。尿素在生产过程中,常产生少量的缩二脲,当缩二脲含量超过2%时就会对种子和幼苗产生毒害,这样的尿素进入种子和幼苗中,会使蛋白质变性,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故不宜作种肥。若必须作为种肥施用,要避免种、肥接触,并控制用量。

  4、忌施后马上灌水。尿素属酰胺态氮肥,它要转化成氨态氮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转化过程因土质、水分和温度等条件不同,时间有长有短,一般在经过2~10天才能完成,若施后马上灌排水或旱地在大雨前施用,尿素就会溶解在水中而流失。一般夏秋季节应在施后2~3天才能灌水,冬春季节应在施后7~8天后浇灌水。

  5、忌与碱性肥料混施或同时施用。尿素施后须转化成氨态氮才会产生肥效,而氨态氮在碱性条件下,大部分氮素会变成氨气挥发掉,所以尿素不能与石灰、草木灰、钙镁磷肥等碱性肥料混施或同时施用。一般来说,夏秋季节,尿素与碱性肥料应错开3~4天施用,冬春季应错开7~8天。

  6、忌施于芹菜上。芹菜整个生长期间需追施大量的氮素肥料,但不可施尿素。因为追施尿素,芹菜纤维增多变粗,植株老化,生长缓慢,且食用带苦味,品质低劣。芹菜适宜施碳铵、氨水和有机肥料,有利提高品质。

  7、忌用量过大。尿素含氮量高,施用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肥害”。一般每亩施用5~15公斤,水田每亩施15~20公斤。施用过多,在转变为碳铵前不能被土壤吸收,容易被雨水淋失,且易伤害作物。同时尿素施得过多,大部分被流失,进入地下水,将会导致水体的氮素污染,造成亚硝酸盐的沉积,严重影响人畜安全。

  8、忌高浓度叶面喷施。在所有氮肥里面,尿素是最理想的叶面肥。喷施尿素,作物合成蛋白质的数量和速度都超过其他氮肥。但是,叶面喷施时切忌尿素溶液浓度过大,否则会烧坏叶片,也会毒害植株。通常对玉米、小麦、水稻、棉花的浓度以2%为宜;蔬菜、瓜果以0.5-1%比较合适;果树以0.5-1.5%为宜。对于生长盛期的作物,或者是成年的果树,施用尿素的浓度可适当提高。

  9、忌施用过迟。施用尿素过晚,不利于肥效的发挥,易造成作物贪青晚熟,故一般应比其他氮肥早4~7天施用。

  10、忌单一施用。尿素的有效成分是氮素,养分单一,而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成分。因此,尿素应和有机肥及磷、钾肥等配合施用,以满足农作物对各种养分的需要。而且尿素与有机肥及化肥合理混施,还能有效提高其利用率。如尿素与过磷酸钙混合施用,可以使不稳定的碳酸氢铵转变为稳定的磷酸铵,这样氮的自然挥发就大大减少。尿素与有机肥料混合施用,在发酵过程中产生有机酸,也可加速尿素的转化与分解,迅速被作物吸收,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1、平衡施肥。尿素是纯氮素化肥,不含作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中的磷、钾,因此,做追肥时应在测土化验的基础上,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平衡施入氮、磷、钾肥。

  先把作物全生育期所需的全部磷、钾肥和部分(30%左右)氮肥结合整地底施。再把剩下70%左右的氮肥(可以用尿素)作为追肥施入,其中作物的需肥临界期、最大效率期追施60%左右,后期追施10%左右。只有氮、磷、钾3种肥料合理配合、科学施入,才能使追施尿素的利用率提高。

  2、适期追施。在农业生产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不合理的施肥现象:每年开春后的小麦返青期,农户借浇返青水的机会将尿素撒施或冲入麦田;玉米苗期,农户在雨前将尿素撒入田间;白菜苗期随浇水将尿素冲施;番茄在苗期浇水时冲施尿素等。

  这样追施尿素,虽说肥料用了,但浪费现象严重(氨气挥发,尿素颗粒随水流失),还会导致营养生长过旺,小麦、玉米后期倒伏、番茄“吹花”、白菜包心推迟等不良现象发生。每种作物对氮、磷、钾的吸收都有一个特定的临界期(即作物对某种元素吸收特别敏感的时期)。此期缺肥(氮、磷、钾),作物的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影响巨大,即使以后再施入充足的肥料,对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也无法逆转。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大效率期,即此期施肥作物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作物对肥料的利用效率最高。

  由以上分析可见,只有在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追肥,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使作物达到高产、优质。

  尿素做追肥时,应在作物的需氮临界期、最大效率期之前1周追施。不同的作物其需肥临界期、最大效率期不同,应区别对待,合理施用。比如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的需氮临界期在分蘖期、穗分化期,棉花在蕾铃期等。氮最大效率期小麦在拔节至孕穗期,水稻在分蘖至拔节期,玉米在大喇叭口期,番茄在结果期,白菜在莲座期,向日葵在花蕾期,大豆在初花期等。

  3、适时追肥。尿素为酰胺态肥料,需要转化为碳酸铵被土壤胶体吸附,进而被作物吸收,这一过程需要6~7天,此间尿素首先被土壤中的水分溶化,后缓慢转化成为碳酸铵,因此,尿素做追肥施用时,应在作物的需氮临界期和肥料最大效率期前1周左右施入,不可过早或过迟。

  4、深施覆土。施用方法不当极易造成尿素随水流失、氨气挥发等氮素损失现象,浪费肥料,耗费人工,还极大地降低了尿素的利用率。

  正确的施用方法是:在玉米、小麦、番茄、白菜等作物上施用,应在距离作物20厘米处,挖15~20厘米深的穴,将肥料施入后用土盖严,在土壤不是太干旱的情况下7天后浇水。当土壤干旱严重确需浇水时,应小水轻浇1次,不可大水漫灌,以防尿素随水流失。在水稻上施用时,应采用撒施,施后保持土壤湿润,7天内不能灌水,待肥料充分溶化被土壤吸附后,可浇1次小水,而后再晾晒5~6天。

  5、叶面喷施。尿素易溶于水,扩散性强,易被叶片吸收,对叶片损伤较小,适合做根外追肥,可结合作物病虫害防治进行叶面喷施。但做根外追肥时,应选择缩二脲含量不超过2%的尿素,以防损伤叶片。

  根外追肥的浓度因作物不同而有差别。喷施时间宜在下午4时后,此时蒸腾量小,叶面气孔逐渐张开,有利于作物对尿素水溶液的充分吸收。

  农民朋友最常用的肥料应该是复合肥了,但常用并不一定就了解,而且常用并不代表会用,下面,我们就来扒一扒复合肥的这些秘密。

  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它的养分比例总是固定的,而不同土壤、不同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种类、数量和比例是多样的。因此,使用前最好进行测土,了解田间土壤的质地和营养状况,另外也要注意和单元肥料配合施用,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复合肥,是指氮(N)、磷(P2O5)、钾(K2O)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由化学方法和(或)搀混方法制成的肥料。通俗地说就是氮、磷、钾三种肥料,至少含有两种,并且要标明氮、磷、钾含量的肥料的总称。

  复合肥中,只含有两种元素的称为二元复合肥,如常见的氮、钾二元肥、氮磷二元肥(磷酸二铵);含三种元素的称为三元复合肥。

  有的复合肥除含氮磷钾主要营养外,还含有钙、镁、硫、硼、钼等中微量元素,称为多元复合肥。有的复合肥中加入了有机质,称为有机-无机复合肥;加入微生物菌剂的称为复合微生物肥。还有的复合肥加入了一些助剂,如保水剂、抗旱剂等,使复合肥除了可当肥料使用外,还具有其它的保水、抗旱等功能,这种复合肥称为多效或多功能复合肥。

  根据复合肥中氮、磷、钾养分含量的高低,复合肥又分高、中、低三种类型,氮、磷、钾养分含量(以总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含量之和的百分比表示)在25-30%的为低浓度复合肥,30-40%的为中浓度复合肥,高于40%的为高浓度复合肥。

  我们在购买复合肥时,会在复合肥的包装上看到一些数字和字母标的数值,这些数值就是复混肥的养分含量,通常情况下是按氮(N)—磷(P2O5)—钾(K2O)的顺序标注,分别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称为肥料规格或肥料配方。

  例如:15-15-15表示氮N、磷P2O5、钾K2O的含量各为15%,总养分为45%的三元复混肥。18-46-0表示氮(N)18%,磷(P2O5)46%的含量,不含钾,总养分为64%的氮磷两元复混肥。

  在钾(K2O)含量的后面,有时会有中、微量营养元素符号,如15-15-15(S)表明复混肥中的钾是硫酸钾,称作硫基复混肥,可在对氯敏感的作物上施用。凡没有标明硫基复混肥的,就是氯基复混肥。硫基复混肥也不是绝对不含氯,国内外一致认为,硫基复混肥的含氯量不能超过3%。微量营养元素和中量营养元素的含量有时以养分种类和含量标于钾之后,如15-15-15-0.5(Zn)-0.2(B),表明除氮、磷、钾外,还含有锌0.5%,硼0.2%。但迄今国际上只承认氮、磷、钾含量,其他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均不计算在总养分内。

  尤其提醒农民朋友注意的是,现在一些不法厂商为了赚取利润,常常在复合肥中“偷含量”,最常见是“偷钾”,因为钾的价格比较贵,他们用如KOM、HAK、FAK之类的东西替代氧化钾(K2O),降低生产成本,糊弄农民朋友,这类肥料往往会比正规的复合肥价格便宜,遇到这类肥料,最好不要购买。

  1、与有机肥配合施用。虽然现在大多数复合肥都是多元的,但仍然不能完全取代有机肥,有条件的地方应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复合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可提高肥效和养分的利用率。

  2、以作基肥或种肥为主。大量试验表明,不论是二元还是三元复合肥均以基肥施为好。这是因为复合肥中含有磷或钾,作物前期对对磷、钾的反应极为敏感,要求磷、钾肥要作基肥早施。同时复合肥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包衣、造粒等控释工艺,肥效释放缓慢平稳,比单质化肥分解速度慢,养分淋失少,利用率高,更适合于作基肥。复合肥不宜用于苗期肥和中后期肥,以防贪青徒长。复合肥分解较慢,对播种时用复合肥做底肥的作物,应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规律,在追肥时及时补充速效氮肥,以满足作物营养需要。

  3、深施覆土。因复合肥中至少含有两种以上大量元素,在施用上必须考虑氮、磷、钾三种肥料的施用要求。氮肥表施易挥发损失,磷肥易被土壤固定,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施于地表不易被作物根系吸收,遇干旱情况肥料则无法溶解,造成肥料见效慢。所以复合肥施用时应避免地表撒施,造成浪费。

  4、与单质肥料配合施用。选择一种配比合适的复合肥,最好再根据作物的不同需要配合施用一些单质肥料。如需氮较多的叶菜类作物,适当再补充一些氮肥;需钾较多的西瓜,生长后期再补充一些钾肥,需磷较多的一些作物,适当补充一些磷肥等。做到科学施肥,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标。

  5、注意选择合适的浓度。目前,多数复合肥是按照某一区域土壤类型平均养分状况和农作物需肥比例配置而成。市场上有高、中、低浓度系列复合肥,一般低浓度总养分在25%-30%之间,中浓度在30%-40%之间,高浓度在40%以上。要因地域、土壤、作物不同,选择使用经济、高效的复合肥。一般高浓度复合肥用在经济类作物上,品质优,残渣少,利用率高。复合肥浓度较高,要避免种子与肥料直接接触。复合肥养分含量高,若与种子或幼苗根系直接接触,会影响出苗甚至烧苗、烂根。播种时,种子要与穴施、条施复合肥相距5-10厘米。

  6、注意使用范围。不同品牌、不同浓度复合肥所使用原料不同,生产上要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种类选择使用。

  含硝酸根的复合肥,不要在叶菜类和水田里使用;含铵离子的复合肥,不宜在盐碱地上施用;含氯化钾或氯离子的复合肥不要在忌氯作物或盐碱地上使用;含硫酸钾的复合肥,不宜在水田和酸性土壤中施用。否则,将降低肥效,甚至毒害作物。复合肥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大量元素,氮表施易挥发损失或随雨水流失,磷、钾易被土壤固定,特别是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施于地表不易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也不利于根系深扎,遇干旱情况肥料无法溶解,肥效更差,所以复合肥应深施覆土。

  果树年周期中营养物质的积累和消耗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特别是对于落叶果树来说更加明显。

  在营养生长前期,根、枝、叶、花、果各器官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养分,以消耗型代谢为主;而后半年由于叶幕形成,光合产物增多,营养物质积累大于消耗,进而转入贮藏型代谢,二者互为基础,相互促进。

  果树生长前期所消耗的养分来源主要是树体贮藏营养,仅靠后期果树自身的积累肯定是不够用的,来年营养生长、开花坐果等必会受到影响,所以底肥的施用十分关键。

  但施同样的肥,用同样的量,若施用时间不同,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也就流传着“秋施金,冬施银,春天施肥是烂铁”的说法。

  ①果树从早春萌芽到开花坐果这段时间所消耗的养分,主要是上一年树体内贮存的营养。果实采收后到落叶前这段时间,是积累养分的最好时期,秋施基肥可以增加树体的营养贮备。

  ②冬、春季节气温低,有机肥腐熟分解缓慢,在这段时间内施有机肥,肥料不能充分发挥。等到肥料充分分解发挥肥效后,又往往造成果树新梢的二次生长发育,对果树花芽分化和坐果率造成不利影响。秋季正处于果树营养积累时期,地上部分基本停止生长,而叶面光合作用仍然旺盛,有利于叶面积累更多营养向茎杆和枝条输送。

  ③秋施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孔隙,让土壤疏松,有利于果园保墒蓄水,预防冬春干旱,还可以提高地温,防止果树根部冻害。

  ④秋季是根系一年中最后一次生长高峰期,其生命活动旺盛,吸收养分能力强,且有利于延缓叶片衰老,增强秋叶光合能力,增加树体养分贮备。

  ⑤秋季土温较高,墒情较好,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动,施入的有机肥腐熟快,易被根系吸收利用。此外,有机肥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腐殖质,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变土壤的团粒结构,改善土壤透性和保肥、保水能力,提高地温,为果树根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保证果树正常的生长发育,可以促进果树丰产、稳产、及早获得经济效益。

  ⑥秋施基肥有利于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肥料中的速效养分被吸收后,能大大增强秋叶的功能,养分积累增多,使花芽充实饱满,来年春季萌芽早,开花整齐,春梢长势强,生长量大,利于维持优质丰产的健壮树势;而迟效养分在土壤中经过长时间的腐熟分解,春季易被吸收利用,加强了春梢后期发育,提高了中短枝的质量,且能及时停长,为花芽分化创造了条件。

  ⑦改善根系生长环境,提高树体抗逆性能。结合秋季施肥、深翻土壤,能够优化土壤结构,改善土壤通透条件,利于根系呼吸生长,提高土壤蓄水保肥、防寒越冬能力。

  ⑧秋季是果树根系生长的旺盛期,此时施肥所造成受伤的细小树根能很快愈合,还能快速促发新根,从而增加吸收根数量,扩大营养元素的吸收面积,大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一般来说,施肥适期在果树采果后至秋季落叶以前,在这段时间内施基肥,宜早不宜迟。果树采果后,施入基肥越早越有利于果树树势的恢复,有利于枝条和芽体充实,提高花芽的质量和数量。旺树和虚旺树可适当推迟,弱树或结果大年树应适当提前。

  基肥种类通常以迟效性有机肥料为主,如腐殖质酸类、堆肥、厩肥、圈肥、粪肥、复合肥及绿肥、作物秸秆、杂草、枝叶等,并辅以速效化肥与中微量肥料,配合生物菌肥,做到迟效肥和速效肥的相互搭配互补。

  在化肥中要氮、磷、钾肥相互配合,但不宜施入过多的速效氮肥,以防造成树枝梢徒长,引发冬梢,不利于果树贮藏营养的积累和花芽质量的提高。

  环状沟施法:在树冠垂直投影的外缘挖深宽各50cm的环状沟,把肥料和土混合均匀施人沟中,及时盖上封沟即可,此法多用于幼树。

  放射状沟施法:以树干为中心,距树1m处开始,向外成放射状挖4~8条施肥沟,长达树冠内外50cm,沟深要求近树干处为15cm,向外逐渐深至50cm,此法适用于成年果树。

  条沟施肥法:在树冠稍外位置的相对两面挖深宽各50cm左右的沟,沟长根据树冠大小而定,施肥注意逐年轮换,密植果园常采用此法。

  ②施肥顺序是先施用有机肥、生物菌肥,回填表土后再施复合肥、中微量元素肥。

  答:农药是指防治农林牧业生产中的有害生物(害虫、害螨、病原菌、杂草、鼠类)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

  答: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杀鼠剂、除草剂、杀软体动物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答:工厂里生产出来的未经加工的农药称之为原药,一般有原粉和原油两类。将原药与多种辅助料加工,使之具有一定组分和规格的加工形态,称之为剂型。一种剂型可制成多种不同含量,不同用途的产品,称之为制剂。

  答:有喷粉法、喷雾法、毒饵法、种子处理法、土壤处理法、熏蒸法、熏烟法、烟雾法、施粒法、飞机施药法等。

  答:它与百分率之间如何换算?ppm 就是百万分率,即一百万份喷洒液中含农药有效成分的份数,它表示浓度。百万分率(ppm)=百分率×10000(毫克/升)。

  答:科学混用可以同时防治几种病虫草害、节省时间、降低劳动力成本,防止或延缓病菌害虫产生抗药性,改进药剂性能,延长残效期,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特长。

  答:农药混用要达到增效、兼治和扩大防治对象的目的。混合后不能发生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作物不应出现药害现象,不应降低药效,不能增加急性毒性。

  答:在刮大风、下雨、高温、高湿等天气条件下不宜使用农药,否则会降低药效、增加环境污染和产生药害的机会。

  答:掌握病虫发生规律,抓住最佳防治期;喷药均匀周到;准确掌握使用浓度和亩用药量。

  答:坚持综合防治的对策;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农药;农药混合使用;加添增效剂;掌握最佳防治时机,争取一次见效,减少使用次数和浓度。

  答:极少量的农药就能对人体、家畜、家禽及有益动物产生直接或间接毒害或使其功能受到严重的破坏,农药的这种性能称之为毒性。

  答:有机磷农药一般持效期短(7-10 天),使用量大,易使病虫草产生抗药性;特别易发生中毒事故。

  答:菊酯类农药的主要优点是药用量小,主要缺点是病虫草特别容易产生抗药性。

  答:一方面是因为天气热、气温高时,病虫害发生多,农药容易挥发,人体吸收农药的机会增多。另一方面,气温高时,人体毛细血管扩张,血液量增加,人休代谢机能增强,农药容易进入人休。

  答:从安全角度考虑,一般在上午 8-10 点,下午 4-8 点为宜,阴天低温时可全天使用,大风或降雨天气应停止施药。

  答:胃毒作用是药剂通过害虫取食而进入消化系统使害虫中毒死亡。触杀作用就是药剂通过虫体的表皮渗入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熏蒸作用就是某些药剂在一般气温下挥发成有毒气体,然后经害虫的呼吸系统进入虫体内,使害虫中毒死亡。

  答:优点是高效、广谱、低毒、低残留;缺点是大多数没有内吸作用和熏蒸作用,害虫易产生抗药性。

  答:广谱;同时具有触杀、胃毒和熏蒸作用;低毒低残留;属于神经毒剂;与其它农药不产生交互抗性。

  答:药害问题。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蔬菜幼苗对杀螟丹、杀虫双敏感,特别是夏季更敏感。豆类、棉花等对杀虫环、杀虫双特别敏感,易受药害。此外,它们对家蚕有很强的毒杀能力,且持效期长,要防止污染桑叶和蚕具。

  答:阿维菌素是由阿佛曼链霉菌经液体发酵加工而成的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具有高效、广谱、持效期长,对天敌安全,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易降解,无残留,对作物无药害等特点。

  答:阿维菌素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作用。药剂进入虫体后,主要是阻碍运动神经信号的传递,使虫体麻痹,不活动,不取食,2--4 天后死亡。实际上作用快,实效快,但见效较慢。

  答:杀菌作用是杀菌剂真正把病菌杀死。抑菌作用是杀菌剂抑制病菌生命活动的某一过程,使之不能发展,并非将病菌杀死。

  答:保护作用是在病菌侵染作物之前施药,保护作物免受病害为害。治疗作用是在病菌已经侵染作物或发病后施药,抑制病菌生长或致病过程,使病害停止发展或逐步恢复健康。铲除作用是通过施药将作物表面或耕作环境中的病菌杀死,保护作物免受侵染。

  答:分为非选择性除草剂和选择性除草剂两类。前者对所有植物都有杀伤作用,不分作物和杂草统统杀光。后者能杀死全部杂草或部分杂草,但对作物没有伤害。

  答:一类是触杀性除草剂,药剂喷施后,只能杀死直接接触到药剂的杂草部位.另一类是内吸性除草剂,可以被杂草的根、茎、叶或芽等部位吸收,并在植株体内输导运送至全株,从而使之枯死。

  比阿维菌素杀虫、杀螨、杀线倍,杀虫谱变宽;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作用;害虫发生不可逆转麻痹,停止进食,2-4天后才能死亡,杀虫速度较慢;持效期长,害虫为10-15天,螨为15-25天。对作物无内吸性能,但能渗入表皮组织;对鳞翅目害虫、螨类,鞘翅目及同翅目害虫,蓟马类有极高活性,且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在土壤中易降解;在保护地或者10倍于推荐使用剂量下对所有作物高度安全;在10天以上又出现第二个杀虫高峰;

  烟碱类;触杀、胃毒和内吸;害虫麻痹死亡;速效性好,1天即有较高的防效,残留期长达25天左右;温度高杀虫效果好;刺吸式口器害虫;易被作物吸收,并向顶分配,有根吸作用;

  促进鳞翅目幼虫蜕皮;与其他抑制幼虫蜕皮的作用机理相反;对高龄和低龄的幼虫均有效; 6~8小时就停止取食(胃毒作用),比蜕皮抑制剂的作用更迅速,3~4天后开始死亡;无药害,对作物安全,无残留药斑;

  气温低时毒力下降,可适当提高施药量或用药浓度;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害虫;触杀和胃毒作用,一定的熏蒸和渗透作用;对害虫击倒力强,高温时效果好;残效期短;对高粱、瓜豆类和梨、葡萄、樱桃等一些品种易发生药害,应慎用;采果前10天停用。

  初龄幼虫期用药,虫龄越大,防效越差。;抑制几丁质合成;胃毒作用,能侵入昆虫和卵的表皮发生作用,但无内吸作用;在植物叶背面喷药;药效期长达30天以上,耐雨水冲刷;对天敌安全,对鳞翅目及蚊蝇幼虫活性高;药后3天开始死亡,5天达死亡高峰;对成虫无效;

  杀虫、杀螨作用,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无内吸和熏蒸性能;有良好的渗透性,有一定杀卵作用,在植物上降解速度快,残效期短;防除咀嚼和吮吸害虫效果良好

  氯化烟碱吡啶类;触杀和胃毒,很好的内吸活性;抑制乙酰胆碱受体的活性;有效防治半翅目中的蚜虫、叶蝉、粉虱、蚧壳虫和鳞翅目中的潜叶蛾、小食虫以及鞘翅目的天牛、蓟马等各类害虫;颗粒剂作土壤处理,可防治地下害虫;速效,持效期长,可达20天左右;

  抑制几丁质合成和干扰新陈代谢;药后3—7天才能见效,对成虫没有直接杀伤力,但可缩短其寿命,减少产卵量,并且产出的多是不育卵,幼虫即使孵化也很快死亡。对半翅目的飞虱、叶蝉、粉虱及介壳虫类害虫有良好防治效果,药效期长达30天以上;不可以毒土法使用;不宜直接接触白菜、萝卜,否则将出现褐斑及绿叶化等药害。

  触杀作用,有一定的渗透和传导活性,且速效性强;主要用于水稻防治水稻飞虱和叶蝉,并能兼冶蓟马;不可与敌稗同时使用,须间隔10天以上;该药剂对芋有药害,不得使用。

  杀虫谱广,击倒力强,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无内吸作用,对磷翅目幼虫很有效,对虫卵也有一定的杀伤作用;光不稳定,最好在夜晚或傍晚使用,残留期短;土中,残留期很长,适合于防治地下害虫;黄瓜、菜豆对辛硫磷敏感,易产生药害,高粱敏感,不宜喷撒使用;玉米田只能用颗粒剂防治玉米螟,不要喷雾防治蚜虫、粘虫等。

  触杀、胃毒和渗透作用;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虫,对介壳虫有特效,对螨 类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残效期10-20天;果园中浓度不可太高,否则会引起褐色病斑;

  杀虫、杀螨剂;胃毒和触杀;作用迅速,持效期长;活性比其他菊酯类药剂高几倍;蔬菜收获前4天停用;低温下更能发挥药效,春秋两季使用。

  作用迅速;触杀和胃毒作用,同时是一种极佳的杀卵剂,并能渗透到植物体内,随体液由下往上移动;

  触杀和胃毒作用,无内吸作用;击倒速度快,可防治地下害虫及鳞翅目害虫的幼虫;见光易分解;瓜类、豆类、甜菜、玉米对辛硫磷敏感;收获前5日停止使用。

  广谱,胃毒、触杀和熏蒸;对地下害虫效果好;鞘翅目、鳞翅目害虫及害螨;瓜类苗期敏感;

  触杀、胃毒作用,还有驱避作用,击倒力强,杀虫速度快;对鳞翅目害虫有特效,并对蚜虫、小绿叶蝉有效。对螨类、盲蝽防效差;残留期较;穿透力较弱,对果实内部污染较少;

  触杀作用,兼有胃毒、驱避和拒食作用;鳞翅目幼虫有特效,对螨类无效;穿透性很弱,仅污染果皮;

  对害虫和螨类有强烈的触杀和胃毒作用,也有驱避作用;耐雨水冲刷;不可做土壤处理;

  细菌性;胃毒,产生细菌毒素;药效较缓慢;残效期10天左右;温度愈高,取食愈多,效果愈好;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银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的幼虫;30℃以上才能发挥杀虫作用;提前2~3天使用

  很强的引诱力;春、秋雨季;秧苗播种或移植后;低温(1.5℃以下)或高温(35℃以上)因蜗牛活动力弱,影响防治效果;

  硫脲杀虫、杀螨剂;用于棉花、水果、蔬菜和茶树上;具内吸和熏蒸作用,在紫外光下转变为具杀虫剂虫活性的物质,宜在晴天时使用;抗性的蚜虫、大叶蝉和烟粉虱等;控制小菜蛾、菜粉蝶和夜蛾的为害;

  几丁质合成酶受到抑制;导致成虫不育,对幼虫、蛹、成虫、卵都有毒杀效果;对鳞翅目、双翅目的幼虫防治效果更为显著。

  杀虫和杀卵活性,而且速效,尤其防治棉铃虫;多种鞘翅目、双翅目、同翅目昆虫抑制害虫吃食速度;较快的击倒力。

  广谱、高效、触杀性;卵、若螨和成螨;速效和残效期长;正反两面均应喷洒均匀

  触杀和胃毒;对卵效果差;20℃以上使用效果好,20℃以下效果随着温度递减;残效期可达15~25天;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使用,必须采用低浓度

  冬卵孵化前喷药,能防治整个季节的食植性叶螨;对榆全爪螨(苹果红蜘蛛)有特效,对捕食性螨和益虫无影响;有机氮杂环类;触杀作用,杀卵兼杀幼、若螨,但对成螨的效果较差。持效期可达50—60天;防治苹果红蜘蛛,在开花前越冬卵初孵期施药,防治山植红蜘蛛,在落花后越冬代成蜗产卵高峰期施药;药效较慢,用药后2—3周才能达到最高杀螨活性,在螨初孵期适时施药不受温度高低影响,可以和石硫合剂混用;贮存期间要防止冻结及阳光直射;

  对植物表皮层有穿透性,无内吸传导作用。有强烈的杀卵、杀若螨的特性,对成螨无效,但对有抑制孵化的作用;非感温型杀螨剂,药效可保持50天左右,药效发挥较迟缓,施药应适期偏早的原则;可与波尔多液、石硫石剂等多种农药混用。对叶螨防效好,对锈螨、瘿螨防效差;

  触杀作用强;广谱,可杀灭若螨、成螨和夏卵,对冬卵无效。对光稳定,残效期长,对作物安全;对甜橙在32℃以上时喷雾,对新梢嫩叶会引起药害,在高温季节应避免使用。

  有一定杀螨活性但不含氟的神经毒剂;残效期较长;驱避其取食和产卵,非感温型;鳞翅目;不用为专用杀螨剂作用;残效期在10天左右。

  选择性芽前;幼芽和根部吸收,对芽前及二叶期前的杂草有效;对后茬作物没影响;禾本科杂草、某些莎草科杂草及部分阔叶杂草;瓜地杂草可在苗前或移栽前1~2天施药;对牛繁缕防效差。

  选择性芽前土壤处理剂;芽鞘(单子叶)或幼芽、幼根(双子叶)吸收;花生、大豆、蔬菜、玉米、甘蔗、瓜地等旱地作物除草;药后一定要保持土壤湿度;

  抑制分生组织细胞分裂。不影响杂草种子的萌发。在杂草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芽、茎和根吸收药剂后而起作用;大豆、玉米、棉花、烟草、花生和多种蔬菜及果园中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某些阔叶杂草;防除单子叶杂草效果比双子叶杂苹效果好;先浇水后施药;

  内吸传导型的选择性茎叶处理剂;禾本科杂草;茎、叶吸收,并被水解成酸;阔叶作物;禾本科杂草;作用速度慢;持效期可达45天左右;湿度较高时除草效果好;

  内吸传导型的选择性除草剂;茎叶处理;残效期长;夏天1周见效,冬季20天才能见效;阔叶作物田;禾本科杂草;对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无效;收获前60天停止用药;

  内吸传导型选择性除草剂;2天即新叶变黄;1~2小时即使遇雨,也不影响除草效果;阔叶作物;禾本科杂草;瓜类、大豆、花生和蔬菜地;对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无效;

  选择性内吸芽后除草剂;施药时期灵活(杂草一叶期至分蘖末期)、对作物安全、对后茬无残留;瓜类、蔬菜、观赏植物、果园、茶园、药用植物防除禾本科杂草;

  内吸传导型的选择性除草剂;幼芽和根吸收;种子萌发后吸收药剂才起作;稗草二叶期前使用效果显著,三叶期效果明显下降;水稻、蔬菜、大麦、油菜、紫云英地除草。瓜地使用一般在播后苗前;

  广谱;霜霉病菌、晚疫病菌及炭疽病菌等;发病初期用药,持效期较短;瓜类猝倒病、立枯病、角斑病、枯萎病、炭疽病、霜霉病等多种病害;

  瓜类的炭疽病、疫病、霜霉病、叶斑病、黑点病等;高温避免用药;雨后不必补喷;

  广谱;保护和治疗;灰霉病、白粉病、炭疽病、褐斑病、叶霉病等;灌根,防治枯萎病;可与石硫合剂等碱性农药混用,但不能与含铜制剂混用,或前后紧接使用,也不能长期单独使用;收获前14天停止使用;甘薯、桃;水稻于幼穗形成期至孕穗期喷雾可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等;油菜在盛花期喷雾可防治菌核病;大豆结荚期喷雾防治灰斑病;

  广谱;具预防作用,没有内吸传导作用;不易受雨水冲刷,残效期长;番茄、蘑菇、草莓、茶树、桃、烟草,对某些苹果、葡萄品种有药害;防洽马铃薯晚疫病、早疫病及灰霉病在封行前;防治葡萄炭疽病、白粉病、果腐病在开花后2周开始喷药;防治桃褐腐病、疮痂病在孕蕾阶段和落花时,祧穿孔病通常在落花时;防治草莓灰霉病、叶枯病、叶焦病及白粉病通常在开花初期、中期及未期各喷药1次;

  具上下传导,保护和治疗;残效期10~14天;瓜类霜霉菌、疫霉菌和腐霉菌;

  广谱,保护和治疗;对许多子囊菌和半知菌都有效,防治瓜类枯萎病、蔓枯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叶斑病等;桃、烟草、番茄;麦类在始花期喷雾防治赤霉病;幼穗形成期至孕穗期喷药可防治纹枯病;

  保护和治疗;持效期长,且能阻止病斑发展;叶、根内吸;对葡萄孢属和核盘菌属所引起的病害有特效,如在高湿低温条件下发生的灰霉病、菌核病和对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具抗性的病原菌有特效;不宜与有机磷农药混配;在幼苗、弱苗、高温、高湿条件下喷洒,要注意施药浓度,避免药害产生;草莓、桃和樱桃;

  广谱,触杀型,保护和治疗,根部吸收起治疗作用;葡萄孢菌、念珠菌、核盘菌、交链孢菌等引起的病害,特别为防治灰霉病、菌核病、早疫病的特效药;樱桃、桃、李;防治葡萄灰霉病可在葡萄花托脱落、葡萄串停止生长、开始成熟和收获前20d各施1次;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春梢生长期初发病的开始喷药;核果类(杏、樱桃、桃、李等)花腐病、灰星病、灰霉病、花腐病于果树始花期和盛花期各喷l次药;

  广谱、内吸性类;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所引起的病害均有特效;持效期约7d;在多变的气候条件和防治病害有效剂量下,没有药害;

  类,内吸、保护和治疗;白粉病、锈病、黑星病、腐烂病等;对作物安全,刺激生长;

  接触杀菌和内吸传导;卵菌纲和霜霉目病菌引起的病害有特效;白粉病、霜霉病,疫病;

  疫霉、壳二孢属、尾孢属等真菌性病害如疫霉病、霜霉病均具特效;采收前7~14天停止使用;先将药剂配成母液;

  抑制病菌细胞膜;霜霉病、疫病、猝倒病有优异的效果,适用于叶面喷雾和土壤处理;促进作物生长;用于喷施要保持土壤湿润;

  保护和治疗;对由子囊菌和半知菌所引起的多种病害具特效;不具有内吸作用,但具有一定的传导性能,对水稻恶苗病,芒果炭疽病,柑橘青霉病及炭疽病和蒂腐病,香蕉炭疽病及冠腐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还可以用于水果采后处理,防治贮藏期病害。另外通过种子处理,对谷禾类许多种传和土传真茵病害有较好活性。单用时,对斑点病、霉腐病、立枯病、叶枯病、条斑病、胡麻叶斑病和颖枯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与萎莠灵或多菌灵混用,对腥黑穗病和黑粉病有极佳防治效果;

  土壤消毒杀菌;能被根吸收及在根系内移动,在植株内代谢产生两种糖苷,提高生理活性;腐霉病、镰刀菌等引起的土传病害如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菌核病等;湿拌或闷种易发生药害;应严格控制用药量,以防抑制作物生长;

  广谱类;促进生长,提高产量;高粱、茶;白粉菌属、柄锈菌属、喙孢属、核腔菌属和壳针孢属

  对霜霉目病原菌具有很高的防效,持效期长;烟草;兼治多种继发性病害如褐斑病、黑腐病等

  属苯胺基嘧啶类;防治灰霉病活性最高;抑制浸染酶的产生;内吸传导和熏蒸作用,施药后迅速达到植株的花、幼果等部位;药效更快、更稳定;对温度不敏感;灰霉病以及果树黑星病、斑点落叶病等;露地菜用药应选早晚风小、低温进行;气温高于28度时应停止施药。

  有机硫类保护性杀菌剂,中等毒性;有一定渗透性,在土壤中持效期较长;对作物安全性较低,幼叶、幼果期易发生药害;广谱性杀菌剂,目前主要用于防治葡萄白腐病、炭疽病,梨黑星病、黑斑病,苹果早期落叶病,枣褐斑病、烂果病,蔬菜立枯病、根腐病、叶斑病、灰霉病等;

  保护和治疗;对鱼类安全;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具有强烈的内吸传导性能;对作物细菌性病害具有特效;秧田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以及柑橘溃疡病具有优良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喷药后4h遇雨对药效无影响。

  较强的内吸性,易被菌体细胞吸收;纹枯病封行后至抽穗前期或盛发初期;稻曲病,在水稻孕穗期;棉花立枯病的防治;麦类纹枯病的防治;

  肉桂酸衍生物,对霜霉科和疫霉属的真菌有较强活性;引起孢子囊壁的分解;对卵菌生活史的各个阶段均有作用,尤其在孢子囊梗及卵孢子的形成阶段更敏感;内吸性较强,可进入植株的各个部位;当黄瓜、辣椒、十字花科蔬菜等幼小时,喷液量和药量用低量。

  有保护、治疗及刺激生长;抑制细胞膜;藻状菌;对蔬菜霜霉病、疫病、猝倒病、番茄晚疫病、茄子或番茄绵疫病、十字花科白锈病等效果理想;黄瓜上的安全间隔期为3天。

  无论是植物还是昆虫或病菌,20-30℃,尤其是25℃,是其最合适的活动温度。此时打药,对处于活跃期的病虫草会更有效,对作物更安全。

  从喷头喷出来的药液沉积在靶标上之后需要展开形成均匀的药膜才能最大幅度的覆盖在靶标表面上,进而“掩杀”靶标上的病虫害。药液从沉积到展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空气湿度的影响较大。

  (1)空气湿度小,药滴里的水分会快速蒸发到空气中,甚至等不到药液铺展在靶标上,这当然会降低药效,甚至出现灼烧性药害斑。

  (2)空气湿度过大,沉积在植株表面上的药液,尤其是大雾滴就很容易凝聚成更大的液滴,并二次受重力影响植株下部沉积,也会产生药害。

  因此,一天中的打药时间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空气湿度略显干燥,一个是打药后药液在日落前能够在靶标表面形成干涸的药膜。

  大多数人习惯于按稀释倍数计算每桶水中兑多少药剂,其实这并不太靠谱。之所以要控制和计算药箱中添加多少药剂,是因为要计算好单位面积中的植株需要多大剂量的药剂,以保证良好的药效,和对植物和环境的安全。

  特别提醒:按稀释倍数在每桶水中添加多少药剂以后,还要计算每亩地需要几桶水、喷洒行进速度等细节。

  目前,受劳动力的制约,很多人往往是往药液箱中加量兑药,快步喷洒,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最合理的举措是选择喷雾性能更好的器械,或者按产品说明书兑药,仔细喷洒。

  药液从喷头喷出以后一边和空气对撞而破裂成更小的液滴一边前冲,一路跌跌撞撞的结果是雾滴越来越小。也就是说在一定距离范围内,离喷头越远,雾滴越小。小雾滴更容易沉积和铺展在靶标上。所以,并不是说喷头紧贴着植株药效就会更好。

  一般来说,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喷头要和靶标保持在30-50公分的距离,机动喷雾机则要保持在1米左右的距离,根据喷雾器及其喷头的性能,摆动喷头让药雾飘落在靶标上,药效会更好。

  雾滴并非越小越好,雾滴大小和其能否更好的分布、沉积和铺展在靶标上有关。如果雾滴过于细小就会漂浮在空气中而难以沉积在靶标上,这肯定会造成浪费;如果雾滴太大,滚落在地面上的药液也会增加,也是浪费。

  关于在实际打药过程中,使用不同农药时,要清洗喷雾器,这个大家都知道,比如打了除草剂的桶,忘记了清洗,再去打其他作物的杀虫剂,就很容易引起药害。

  虽然说起打农药用的喷雾器,说贵不贵,说便宜也要好几十块钱,当然了,买那么多花钱不说,还占地方,因此,很多人都在想如何清洗打过“除草剂”的喷雾器?那么,今天我们就给农民朋友支支招,为此,小编专门咨询了有经验的老农。

  首先,打过除草剂(草甘膦)的喷雾器清洗,可以先用混浊的泥浆水清洗一次后,再用清水洗掉泥浆,就可以使用了,但是,我们还要知道除草剂类型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清洗方法。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除草剂一般有三种类型:水剂、悬浮剂、乳剂,所以还要根据你使用的那种类型,来决定如何去清洗最为正确,但原理其实都差不多,就是用清水或者加点清洗剂,通过上下摇晃,把喷雾器里面的农药残留清洗掉。

  当然,大多数的农药都是酸性的,我们可以利用酸碱中和的原理,放上一些碱性的东西,这样也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比如放一些食用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苏打。

  不过,若是使用了特殊的除草剂,建议用洗衣粉清洗:其实清水清洗就可以达到去残留的效果了,不过对于百草枯(目前禁销)或草甘膦这些灭生性强的除草剂,我们还可以用洗衣粉来清洗,而且在配置草甘膦溶液时,必须要用软水或者非常干净的水,才能保障除草药效。所以说,使用过草甘膦的喷雾器可以用混浊泥水清洗残留草甘膦。

  不过,我们也要知道,所有的除草剂都要达到一定的浓度才会产生药效,并不是含有一点点成分就会有药害,不过,还是要在使用后清洗;如果是那种打药车,方法和上面类似,上面的药桶较大,可以用水管抽进去清水,然后用拖把或者是其他能伸进去的东西,进行清洗,多洗几遍即可。

  此外,还有一个比较麻烦的方法,就是将喷雾器所有零件拆开,放在喷雾器装除草剂的地方,把喷雾器中弯曲的地方的洞都堵上,然后加入大约50度的碱水,一一的清洗,之后再用清水冲刷,虽然麻烦,但是清洗的效果很好。

  总之,在清洗喷雾器的时候需要记住一个原则,那就是像除草剂这些要用碱性物质来清洗,比如洗衣服、小苏打、灰等,而刹虫药则一般是用酸性的物质来清洗哦;最后要提醒大家,冲洗喷雾器的水最好倒入下水道,不要倒入菜地或田间,以免造成土壤污染。

  2、树冠:主干以上的部分叫树冠。从树体结构上分,树冠主要由骨干枝和辅养枝组成。

  在果树栽培生产上,当前常用的树形有很多,根据果树种类、品种不同,栽植地的自然环境、栽植距离、栽植方式、管理水平不同等,采取的树形也各不相同。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目前常见的树形及不同树形的特点。

  这种树形多是自然树形经过稍微修剪形成的,主枝在中心干上不分层或分层不明显,树冠较高。

  具有中心主枝,在中心主枝上一般留主枝五到七个,各主枝分层向四周生长,形成半圆形或锥形树冠。

  一般干高为50~70厘米。全树有5~7个主枝,在中心干上分2~3层排列。

  第一层3个主枝邻接或邻近,相距20-40厘米左右,并在1—2年内选定;主枝的垂直角度为60—70°。第二层1-2个主枝,插在第一层主枝的空挡处。第三层1个主枝。

  第一层主枝(第三主枝)距第二层主枝(第四层主枝)的层问距为120—150厘米,第二层距第三层60-70厘米。基部三主枝各配备侧枝2-3个,第一侧枝距主枝基部60—70厘米,第二侧枝距第一侧枝50厘米并着生在第一侧枝对面,上层主枝可配备1个侧枝或不配备侧枝。树高控制在4—5米,冠径控制在5-6米。

  树高2~3米,冠径3米左右。在中心干四周培养多数短于1.5米的水平主枝,主枝不分层,上短下长。

  具有强壮的主干领导枝,在枝上有很多个近水平的主枝,没有特定的排列顺序,不分层。

  基部着生3-4个主枝,构成第一层。层间距离一般为50-60厘米,主干主枝自然分散着生,上下互不重叠,树冠叶幕呈圆头形。

  进入盛果期后,常造成树冠郁闭,内膛结果枝枯死,结果部位外移,到后期要常采取去掉部分大枝的办法,解决光照问题。

  圆柱形与细纺锤形树体结构相似,主要在中心干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上下冠径差别不大,适用于高度密植栽培。

  干高约35厘米左右,其上分生三个主枝,每个主枝上在均匀分生二个副主枝,每个副主枝上又均匀分生两个侧枝,即成三股六叉十二枝的杯状形。

  太机械,过分的强造树形,修剪太重,抑制过度,树冠中央往往会太稀疏,结果表面化,产量较低,树易早衰。

  海精灵生物刺激素~海藻提取物+矿质腐植酸;生根养根,爆发式生根,改善作物生理黄化之利器!购买海精灵请点击下面☟☟

  主干在长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剪截,疏除过多的主枝,留3~4个均匀排列的主枝,每个主枝上再留2~3个侧枝构成树体骨架,自然形成圆头。

  从主干分生3个主枝后,开始让它开张斜生,到长达1.0~1.4米时,使其与水平线度角直立向上,在弯曲处保留侧枝,使其开张斜生,利用周围的空间。

  3个主枝在主干上错落着生,直线延伸,主枝直线延长,主枝两侧培养较壮的侧枝,充分利用空间。

  这种形状比较适合干性弱、喜光性强的树种,树冠开心,光照好,容易获得优质果品。

  没有主干,就地分枝成丛状,或有较短不明显的主干,全树只有1~2个枝组,没有骨干枝,枝组不断回缩。

  在寒地栽培苹果、桃等果树,冬季需埋土防寒,其树冠多采用扇形,果盘形等匍匐型整枝

  这种树形的特点是需要设置篱架,以固定植株和枝梢,整形比较方便,常用在蔓性果树上。

  按中心干上主枝的分布特点,分为规则式和不规则式;按骨干枝分布角度,分为水平式、倾斜式、烛台式等。

  主枝两层近水平缚在篱架上,树高约2米,结果早,品质好,适宜在光照少,温度不足的地区使用。

  篱架行向南北,每株仅两个骨干枝,分向东西成Y形,与地面成60度角。一般株距0.75~1米行距4.5~6米。

  c)重短截:剪掉2/3~3/4;芽可以萌发,形成几个强枝,促进营养生长。

  d)超重短截:留下枝条基部的2~3个芽,其他部分去掉;消弱枝条的生长势发芽时母体枝条变小。

  在芽上0.3~0.5mm或者下方0.5~1.0mm横刻枝条,切透韧皮部。

  萌芽后将芽用手抹除叫抹芽;除萌蘖是将树体上的隐芽萌发的一些枝条从基部疏除。

  新梢半木枝化时,在新梢基部3~5cm处,将枝条扭转180°,使新梢水平或者下垂。

  新梢半木质化时,对于一些长势强旺的较大枝条,用左手握平枝条,用右手向下握折枝条,折伤木质部,从基部软拿到顶部。

  一般在花芽生理分化期进行,环剥的宽度为被剥枝干直径的1/10~1/8。环剥后注意对伤口进行保护。

  树高4-6m,干高50-70cm,全树5-7个主枝,分2-4层分布在中央领导干上;

  第一层一般3个主枝,之间夹角120°,层内距20-40cm,每个主枝选留2个侧枝,第一侧枝距主枝基部60-80cm,第二侧枝在距第一侧枝50cm处的对面配置;

  第二层主枝距第一层80-100cm,一般2个主枝,层内距20-30cm,每个主枝选留1个侧枝;

  第三层主枝距第二层30-50cm,一般1-2个主枝,主枝上不配置侧枝,直接着生结果枝组。

  1.定植后定干,留出20cm整形带,约有10个饱满芽,其它芽萌芽后抹除;

  3.冬季修剪时,对主枝和中央领导干延长头在饱满芽处短截,注意剪口芽位置,其它枝条一律轻剪缓放;

  4.第二年冬季修剪,继续对主枝和中央领导干延长头在饱满芽处短截,辅养枝轻剪缓放,并注意选配主枝上的侧枝;

  5.第三、四年,培养第二、三层主枝,继续对主枝和中央领导干延长头在饱满芽处短截,扩大树冠,以缓放为主培养主枝上的结果枝组;

  6.第五年后,基本成形,对主枝和中央领导干延长头缓放,注意疏除过多的延长枝、竞争枝、过密枝、背上枝等,均衡树势,立体结果。

  树高3m左右,干高50-60cm,中心干通直延伸,其上均匀分布10-12个主枝;

  下部主枝长1.5-2m,上部依次变短,下部相邻主枝间距15-20cm,上部间距20-30cm;

  2.抹芽与刻伤 萌芽前后整形带以下的芽抹除,并按照所需主枝发出的位置刻伤,促发长枝;

  树体廋长略小,树冠直径约2m左右,中央领导干上分布15~18个长势相似的主枝,下部主枝比上部主枝略长,侧枝粗度小于母枝的1/3,全树外观呈现细宝塔形。

  高定干,低发枝:选择高度达到1.2m以上的大苗,在100cm处定干,留40cm的整形带;

  主干与中央领导干折叠式延伸生长,变生长优势为结果优势。主枝5-6个,上下重叠,直接着生中小型结果枝组。

  定植当年每株选留一条新梢,垂直引缚于架面上,新梢生长到1.5m时摘心。秋后修剪时先将母枝引缚于第一道铁丝呈水平状,并在两株交接处剪截。

  第二年春在母枝水平方向上每相距20cm选留一个壮芽,壮芽之间的芽全部抹掉。

  生长的新梢向上引缚,如同一个个手臂向上延伸,同时将靠近基部的新梢疏去花序,留作预备枝。

  定植当年每株葡萄选留2条新梢,直立引缚于篱架架面上,新梢生长到1.5m时摘心,秋后剪留1.5m做为第二年的结果母枝。

  第二年萌芽前,为了促使冬芽萌发均匀,先将母枝暂时顺第一道铁丝水平引缚,待冬芽萌发后再将母枝垂直引到架面。在母枝基部各选留一条粗壮新梢作为预备枝,疏去预备枝上所有花序。

  对母枝上部新梢,每个新梢只保留一个花序结果,其余花序抹掉。秋剪时保留预备枝,剪掉已结果的母枝,用所留的预备枝代替原母枝。

  1.正确判断整体。在动手之前,先要绕树仔细观察树冠四周、上下、内外枝条长相,看清树势强弱、枝条稀密、花芽多少,决定修剪方案,再剪除枝条。

  4.疏枝时注意伤口位置:剪口上方的枝条被削弱,剪口下方的枝条被加强。应充分考虑疏剪伤口对枝条整体长势的影响。

  5.不留残桩:从基部疏枝时,下剪不能太斜,剪口不能太大,一般情况下,不留残桩。

  6.锯除大枝,注意劈裂:将要锯断时,需要另外一人扶稳大枝;或者先由下向上锯1/2,再由上向下锯。

  7.大伤口涂抹伤口保护剂:为了避免病菌从伤口感染,涂抹伤口保护剂,促进伤口愈合。

  13.冬季修剪不是万能措施,必须与其他农业技术措施相配合,才能保证丰产优质。

  九、坐果或块茎膨大:可以用DA-6+矮壮素/多效唑/烯效唑/缩节胺/氯化胆碱

  十、坐果+膨果+防空洞果+早熟:可以用赤霉素+α-萘乙酸/β-萘氧乙酸/2,4-D

  多效唑是一种低毒高效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其药效期长,活性谱非常宽,易为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在水稻、小麦、蔬菜、果树等多种作物上都有应用。

  多效唑为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是抑制植物体内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减慢植物生长速度,控制作物茎干的伸长,缩短作物节间、促进植物的分蘖、能够促进植物花芽分化,增加植物抗逆性能,提高产量等效果。

  多效唑能抑制赤霉素合成,延缓生长,缩短节间,矮化植株。减少了吲哚乙酸的合成或代谢,促使植株内源脱落酸含量增加,还可以调节植株的乙烯释放。

  多效唑可使植物叶片变得深绿,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含量增加,植株体内核酸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增加 ,能够提高植物的抗衰老能力,使植物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多效唑能提高植物抗逆境和抗病菌等能力。能使植物表皮细胞膨胀,造成气孔被挤压而下陷,引起气孔阻力增加,蒸腾降低,水分散失减小。

  通过缓解水分缺失,植物细胞所受的胁迫减轻,正常的生长发育得以进行,植物自身抗旱能力增强。

  施用多效唑能提高植物抗冷害和冻害能力,施用多效唑后增加了植物体内逆境激素脱落酸的含量,减轻了低温对叶片细胞膜的损伤。

  多效唑能抑制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的萌发和生长。如施用多效唑能使水稻秧苗早分蘖、多分蘖,植株变矮,茎基部变粗。

  多效唑最早作为杀菌剂开发,对油菜菌核病、小麦白粉病、水稻纹枯病和苹果炭疽病等10多种病原菌有抑制活性的作用,具有抑菌广谱性,还可以控制草害,使杂草矮化,迟缓生长,减轻危害。

  控制枝梢生长,矮化果树;促进花芽分化,增加花量;调节坐果率;改变采收期,提高果品质量;减少夏季修剪量;提高果树的抗旱及抗寒性。

  秧苗1叶1心期:均匀喷施浓度为300mg/L的多效唑溶液1500ml/hm2,放掉秧田水层,次日之后按生育需要供水。

  拔节期(抽穗前30天):施用300mg/L多效唑能控制节间伸长、控制株高、防止倒伏和水稻徒长效果显著,在生长过旺的田块应用多效唑具有抗倒伏和增加产量的效果。

  多效唑应用于水稻秧田,具有壮秧等效果,但需要注意其残留和残效问题,另一方面对杂交稻有延迟抽穗、齐穗的作用,应适当早插秧。

  拔节期:用多效唑有效成分76.5~90g/hm2,兑水750kg/hm2进行叶面喷雾1次,可以降低小麦基部节间和株高,防止倒伏。

  多效唑在旱地上代谢降解较慢,容易引起后茬作物残留药害;生产上通常使用烯效唑,或利用多效唑与缩节胺复配使用,能降低多效唑的使用剂量,在控制倒伏方面有同样的效果,增产效果好。

  浸种:在播种前浸10~12小时,1kg种子加1.5g 15%多效唑可湿粉加水100g,每浸3~4小时搅一次。

  盛花期:植株高度超过45cm,第一对测枝达8~10节,平均节长大于5cm时,喷施25~100mg/L的多效唑水溶液。

  春大豆始花期、夏大豆盛花期:喷洒150~200mg/L药液750kg/hm2,可使株高降低,株型紧凑,推迟封行,群体通风透光好,促进同化能力和同化产物向荚运输,使大豆的地上部与地下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增加有效分蘖数、荚数、粒数和粒重。

  初花期:整株喷施250~500mg/L多效唑,能起到抑制茎叶生长、增产的作用。

  苗期:喷施100~150mg/L多效唑,能矮化苗高,根颈短而粗,叶柄变短,使根系发达,叶色深绿,叶片增厚,总叶数增多,提高秧苗素质。

  多效唑的抑制效应强。蔬菜对多效唑的反应比较敏感,一般控制在5~500mg/L。蔬菜上多采用喷施法。

  ● 土壤肥沃、施肥水平高、生长旺盛的蔬菜种类,多效唑的用量较多,相反用量低。

  肉质根形成初期:整株喷施100~150mg/L多效唑,能起到抑制徒长,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产量等作用。

  生长后期:心叶喷施50~100mg/L多效唑,能起到抑制抽薹,延缓开花的作用。

  幼苗3~4叶期:整株喷施50~100mg/L多效唑,能矮化植株,增加采种量。

  采收前一个月:每株浇施5~20mg/L多效唑溶液100ml,能起到抑制茎叶生长,促进增产的作用。

  苗期2~3叶期:叶面喷施10~50mg/L多效唑,能矮化植株,防止徒长。

  初花至盛花期:整株喷施100~200mg/L多效唑,能起到矮化植株,促进增产的作用。

  多效唑一般为粉剂,可在水的作用下通过果树的根、茎、叶吸收到树体内部,应在生长季节施用。通常有土壤撒施和叶面喷施两种方法。

  ● 土壤撒施在树液开始活动期和秋季果树根系活动旺期于树盘外围吸收根多的地方,将多效唑与干河沙按1∶5 的比例混合,将多效唑翻至地下10cm,随后浇水。

  ● 叶面喷施在果树枝叶旺长期,将多效唑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均匀地喷到果树的叶面及枝条上,尤其要喷到枝、叶的幼嫩部位上。

  夏梢萌芽期:喷施15%多效唑300倍,配合杀梢素与磷钾源库使用,控制夏梢萌发。

  秋梢老熟后:喷施15%多效唑300倍,配合海精灵生物刺激剂叶面型与磷钾源库,提升树体营养,促进花芽分化。

  盛花末期:喷施1000~2000mg/L多效唑,可抑制主梢和副梢的徒长,提高产量。

  春季或秋季:每株土施15~20g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或新梢长至5~10cm用15%多效唑可湿粉500~700倍水液隔10天喷一次,共3次。

  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快浸法:配制l000mg/L高浓度溶液放于底盆内,药液深度为3~100px,然后将一小捆一小捆的插条直立于容器内,浸5秒后取出晾干即可扦插于苗床中。此法操作简便,设备少,同一溶液可重复使用,用药量少,速度快。慢浸法:将吲哚乙酸配制成浓度为25mg/L(易生根的品种)~200mg/L(不易生根品种)溶液,再将插条基部浸入药液中8~12h后取出扦插。此法浸蘸时间长,大批量插条点需较多的容器,用药量大。蘸粉法:取lg吲哚乙酸,用适量95%酒精或60度烧酒溶解,然后再与1000g滑石粉充分棍合,酒精挥发后即成1000mg/L的吲哚乙酸粉剂。扦插时先将插条基部用水浸湿,再在准备好的吲哚乙酸粉剂中蘸一蘸,抖去过多的粉末,插入苗床中。

  萘乙酸选择品种优良、生长健壮、芽跟饱满、无病虫的一年生杖条,将插条基部2~75px处浸于萘乙酸50~100mg/L药液中8~12h,取出后埋于潮湿沙中促根,可促进生根,又会抑制插条芽过早萌发,从而缩短插条萌芽与新根产生的时间差,提高扦插成活率。注意,萘乙酸可与吲哚乙酸混合使用提高促根效果。

  丁酰肼使用丁酰肼可使葡萄生长枝节间缩短,叶色加深,叶片小而厚,叶绿素增加。丁酰肼控制葡萄新梢生长不如矮壮素强烈,同时,抑梢效应的产生时间也较迟缓。据试验,对玫瑰香葡萄用丁酰肼200mg/L处理效果较好,对巨峰、康可等葡萄则要提高到2000~3000mg/L。喷施丁酰肼的时间要比矮壮素早7~10d,喷施浓度则在2000~3000mg/L,根据葡萄品种确定喷施浓度。

  注意事项:使用丁酰肼时,要对当地品种作好试验后再推广;巨峰用丁酰肼4000mg/L处理未发生药害。在葡萄新梢生长6~7片叶时,以1000mg/L~2000mg/L丁酰肼喷1次,可抑制新枝生长,提高产量。也可与赤霉素混用,提高无核果的比例,增加果实硬度,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破损率。

  调节膦在浆果成熟前1个月时,以500~1000毫g/kg浓度全株喷施,可提高果实含糖量:控制副梢生长。调节磷的生理作用随施用浓度增大而明显增强,但最高浓度不宜超过1500毫g/kg,以防产生药害。

  矮壮素新梢旺长初期,葡萄开花之前,用100~500mg/L药液喷施,对葡萄新梢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一般生长量可比对照减少1/3~2/3,同时副梢生长也有所控制。对玫瑰香、小白玫瑰、雷司令(Riesling)等品种可用矮壮素100~400mg/L喷施,对巨峰葡萄要求用500~800mg/L喷施。注意,葡萄喷施矮壮素控梢,效果随着浓度提高而增强,但当浓度高于1000mg/L时,叶片边缘会褪绿发黄;浓度超过3000mg/L时,则长期受害不易恢复。因此,葡萄喷施矮壮素要控制喷施浓度;葡萄品种间对使用矮壮素的控制效果不一致,因此,要根据当地品种及自然条件,掌握适宜浓度的情况下再使用矮壮素控梢。

  多效唑土施:巨峰萌芽前每株葡萄施用15%多效唑6~10g(纯品为0.9~1.5g),施后耙土,使药均匀分布在375px深土层内。施后1~4节,节间长度没有受到抑制,4节以后节间明显变短,全年新梢长与对照相比:6g为对照67%,8g为60%,10g为52%。叶面喷施:在花后l周喷施多效唑1次,有效药量为1000~2000mg/L,全年新梢生长量仅60~2000px左右,为对照的60%左右,属中庸健壮结果枝。且第二年花穗的形成是对照的1.6~1.78倍。叶面喷施应在葡萄新梢生长的前期(一般在葡萄开花末期),过晚对新梢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

  对氯苯氧乙酸(PCPA) 50mg/L浓度的PCPA在柑桔盛花期和幼果期分别处理一次,有显著的保果作用。

  防落素在巨峰葡萄初花期和落花后,分别喷施两次15mg/L的防落素,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而且能改善果实品质;10mg/L浓度的防落素对玫瑰香葡萄的效果最好,座果率增加13.4%,单株产量增加21.49%,果穗着色指数86.3%,果穗整齐度92.56%,糖酸比16.7。如果能与磷酸二氢钾混合喷施,效果会更可观。

  芸苔素内酯葡萄在盛花后6d,可用0.01mg/L浓度芸苔素内酯~481溶液浸渍果穗,提高座果率。

  细胞分裂素在初花至盛花期,大棚栽培使用浓度为5mg/L~10mg/L,露地栽培使用浓度为2mg/L~5mg/L浸花穗处理,可防止落花,生产过程赤霉素处理照常进行。

  丰收素在葡萄花前1周和花后各喷1次5000倍液丰收素,座果率可提高78.97%。若用6000丰收素倍液另加入0.2%硼砂,可提高座果率80.9%,用4000倍液丰收素另加入0.3%硼砂,可提高座果宰84.69%。

  矮壮素在新梢长15~1000px时,喷洒500mg/L的矮壮素,可促进主蔓上冬芽的分化;在花前2周喷洒300mg/L浓度的矮壮素或在副梢迅速生长期喷洒1000~2000mg/L的矮壮素,可促进副梢上的芽分化成花芽。但葡萄应用矮壮素后,常常导致花序轴变短,果穗紧密,果粒相互挤压,影响通风透光,容易患病。如果配合使用低浓度的赤霉素,可使花序轴适当伸长。

  爱多收(1.8%复硝酚钠) 在发新芽后喷5000~6000倍液,从开花前20d到将开花前共喷2~3次,结果后喷1~2次。可促进结果和果实肥大,连续使用可有效地增强和恢复树势,抑制衰退,对产品质量味道均有好的促进效果。

  胺鲜酯果实膨大期用10~15mg/L药液喷1~2次,可使果实生长快、大小均匀、含糖量增加,抗逆性提高。

  赤霉素用赤霉素在花后处理果粒细胞中生长激素增加,促使细胞拉长、膨大,同时调动有机养分向果粒运输与积累,迅速增加果肉细胞的内含物,从而使果粒增大1~2倍,从而明显的提高了商品价值。赤霉素单独使用虽有增大果粒的作用,但也有使果梗变脆容易落粒的负作用,使用中可添加BA(6-卡基嘌吟)、链霉素予以防止,具体配合方法因品种和使用方法而异需经试验决定。采用赤霉素增大果粒时,必须和良好的农业技术相配合,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三十烷醇新疆152农场用0.5mg/L三十烷醇亩加150g磷酸二氢钾,喷洒葡萄后亩产613kg,增产101%。

  丁酰肼采收前15~30d,以1000mg/L~2000mg/L叶面喷施,可增加果实硬度。采后如以1000mg/L~2000mg/L药液浸泡果实,可延长贮藏期。

  稳多富(主要成分赤霉素+BA) 在无核白鸡心的幼果绿豆大小用稳多富软膏30~50mg左右,点涂在果穗的基部50px处,膨大果实,可增产30%左右。

  缩节胺可增加钙离子的吸收,防止缩果病褐班病,并可使果核减少、减小,增多果肉量,提高果实品质。

  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巨峰葡萄盛花后lOd、20d,果穗分别喷洒以细胞分裂素与赤霉素混配成的大果乐1次,能使无核果发育成有核果一样大小,果实可增大达50%。

  助壮素在葡萄花期或幼果膨大期亩,用500~800mg/L药液喷洒,可促进花芽的形成和分化,提高座果率,增加含糖量和维生素C含量,果粒大而整齐,成熟提早3~4d,增加产量,品质提高。

  脱落酸(ABA)在果实开始成熟时,用100~200mg/L的脱落酸进行喷施,可以促进红蜜、先锋及井川系红色品种的着色和成熟,同时也提高了果实的甜度。

  KT-30有核品种:在花后10~15d用20毫g/kg毗效隆药液浸沾果穗5~10秒钟,能促进细胞分裂、防止落花落果,还有能有效地促进葡萄果实的增大。无核品种:可与赤霉素混用效果更好,即15毫g/kgKT-30和100毫g/kg赤霉素混合均匀后于谢花末期和花后15d各浸沾1次葡萄果穗。能促进细胞分裂、防止落花落果,还有能有效地促进葡萄的增大。应注意的是KT-30使用浓度不能超过20毫g/kg,而且处果实理时间不能过早,否则容易形成大小粒现象。

  注意事项:KT-30要随配随用,放置1d以后药效会明显降低。KT-30对促进果实发育,增大果实的效果非常明显。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可作为果实发育促进剂,只有在树势健壮和肥水充足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佳效果。应用浓度和时期均有一定适宜范围,最好选用低浓度和晚时期。在浸果、涂抹、喷施时必须均匀周到,否则容易产生畸形果而降低商品价值。在促进果实膨大时,应控制膨大率在20%左右,并结合适当疏果。

  乙烯利为果品催熟剂,是提早着色的常用药,使用时因浓度与时期随品种而异,一般在浆果成熟始期应用100~500mg/L,有色品种在5%~15%果粒开始着色时使用,可提前成熟5~12d。试验表明,巨峰品种在果实开始成熟时,果穗喷布浸蘸250~300mg/L的乙烯利,能提早成熟6~8d。但使用乙烯利以后果粒与果柄间产生离层而落粒。因此要掌握好浓度,分期喷药、分期采收、分期销售,以防造成损失。不同葡萄品种催熟最适宜浓度有所不同,生产上要经过试验来确定最佳处理浓度与方法。

  赤霉素用低浓度赤霉素液浸渍,可使葡萄浆果的成熟期大幅度地提早,经赤霉素处理果穗可以提前近1个月上。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