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_利澳注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首页_利澳注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走过家乡河|看宁城五龙山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04-03 20:32    文字:【】【】【
摘要:走过家乡河|看宁城五龙山 在宁城县西北部,每当五月的春风翻过五龙山,吹皱坤头河,有一片土地上的故事就雨后春笋般的生长起来。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玛拉图,汉语即大城子。

  走过家乡河|看宁城五龙山在宁城县西北部,每当五月的春风翻过五龙山,吹皱坤头河,有一片土地上的故事就雨后春笋般的生长起来。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玛拉图”,汉语即大城子。

  共和国成立74年来,地处宁城县508国道与306国道交汇处的民族大镇大城子镇党委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五龙山下,守望相助,各族儿女一家亲;坤头河畔,民族花开,同心共筑中国梦。

  全镇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凝聚民族伟力,绽放团结之花。实现了“民族团结立镇、农业产业富镇,生态旅游兴镇”的发展理念。

  大城子镇全镇辖19个行政村,133个自然村、184个村民组,总人口4.01万,其中蒙古族、回族、满族等少数民族人口0.7万,民族村上五家村、下五家村、呼和村、乃林皋村少数民族人口0.45万。近年来,为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促进辖区各民族和谐发展,大城子镇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大城子镇党委于2019年9月份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完善工作机制,深化民族团结。大城子镇积极研究制定《大城子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方案(2019年—2021年)》,成立了大城子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各镇直单位也组建了相应领导小组,并将民族创建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纳入村级年度考核,分值占到25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镇党委每年专题研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4次,学习民族理论政策4次,开展主题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4次。充分利用“双线”方式对党的民族政策精神等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宣传,尤其是在每年9月份的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中,把有关党的民族政策精神用群众能听明白、易接受的方式传到千家万户,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广泛开展活动,弘扬民族文化。大城子镇积极组织开展民族文化活动,每年重点开展在阴历7月份举办的敖包盛会及那达慕,期间会举办祭敖包仪式、寺查玛舞表演、射箭比赛、摔跤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活动。每年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目前,法论寺査玛舞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乌梁海部落史》、民俗文化《那达慕大会》(原称为“敖包祭祀”)、民间武术《温家武术》已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镇党委政府于2019年7月投入50余万元,对十三敖包及周边环境进行了修葺整理,修葺后的敖包更显威严壮观,成为举办民族宗教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和重要地理标志,弘扬了民族文化、传承了民族精神。

  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生福祉。大城子镇注重法治宣传教育,将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纳入七五普法规划,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协调民族关系,治理民族事务,近三年辖区内没有发生过涉民族因素案(事)件。上五家村和瓦南村、四龙村成立了法治乌兰牧骑小分队,进行民族团结普法演出,为提高全镇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和衷共济提供了有效保障。目前,上五家村、下五家村、呼和村、乃林皋村乃至全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通组通村公路、街巷全部硬化,安全饮水均有保障,科教文卫协调推进。全镇少数民族建档立卡贫困户431人,通过帮扶现已全部脱贫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大城子镇位于宁城县西北部,总面积384平方公里,总人口4.01万。近年来,大城子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菜果牛”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战略,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壮大富民产业的发展思路,持续大力发展设施番茄产业。目前,全镇设施农业面积达3.8万亩,从业人员3500户、1.2万人,户均收入10万元。“宁城番茄”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城子镇获得“塞外番茄第一镇”美誉。

  20多年来,大城子镇历届党委政府始终牢牢地把发展设施农业抓在手上,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目前,大城子镇年产番茄10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产品远销京津冀、东三省、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

  党委政府持续宣传发动。从2000年开始,经过多方论证,根据大城子镇土壤气候特点,适宜发展硬果番茄产业。随后,镇党委、政府开始大力宣传发动群众发展番茄产业,组织群众多次到山东、青岛等地考察学习,让群众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帮助群众细算收益对比帐。同时,在下五家村进行小片试验示范,发动时任下五家村支部书记赵相荣和6名党员群众建设大棚30栋。通过精心管理,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见效,让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番茄产业所带来的效益,坚定了群众的发展信心,激发了群众的发展热情。通过多年的持续推进,达到了现在的发展规模,番茄产业已成为大城子镇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一产业。

  良好政策扶持大力推动。大城子庞大农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多年来,依托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农牧业产业发展政策,采取“政府补贴、银行贷款、群众自筹”的多元化投入办法,县财政累计投入水、电、路、墙体等补贴资金5000余万元,整合现代农业、脱贫攻坚等上级项目资金6000余万元,帮助群众申请设施农业低息贷款3亿元,最大限度满足建设资金需求,为群众发展产业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

  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大力引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目前,园区已入驻龙头企业2家,发展合作组织32家、经营500亩以上的大户6户,培育经纪人200余人。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采取“统一土地流转、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挖建墙体、统一水电配套、统一栽植品种、统一种植茬口、统一市场销售、分户经营管理”的“七统一分”办法,多环节联动推进设施农业高标准、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现已成为北京大洋路、上海江桥等市场的免检蔬菜供应基地,大城子番茄享誉大江南北。

  技术服务有效促动。大城子镇坚持技术扶持,帮助群众扶上马、走一程。安排县乡两级技术员、聘用农民技术员长期驻园开展技术服务。聘请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专家教授和县内农技专家,每年举办培训班20期以上,指导农户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管理。2019年,上海君地集团又引进了西班牙种植技术,预计每亩可提高产量5000余斤。通过技术服务保障,园区规模由零星分散发展到集中连片,棚室结构由小跨度、低举架、竹木结构发展到大跨度、高举架、钢结构和生态聚能棚,并且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土壤健康保持等新技术普及应用率达到了100%,实现了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经过多年的努力,设施农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为大城子镇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大城子番茄成了“金元宝”,撑起了百姓的腰包,大城子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番茄之乡”。近年来,以优质番茄为主导产业的大城子镇设施农业迅速发展,建成的万亩番茄产业园区年产番茄7万吨。园区还吸纳各类人才500多名,培养产业大户、致富能手、经济能人、“田秀才”“土专家”等各类乡土人才300多名。

  目前,大城子番茄使用全国最领先的温室栽培技术—“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产品荣获国家地理标识认证。大城子镇瓦南村2020年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1年荣获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的荣誉。

  大城子番茄俏销全国,使得当地农户的收入水涨船高。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给农户带来增收的同时,也让当地土壤板结化盐碱化、土传病虫害、水资源紧缺、农药残留等问题逐渐凸显。

  为解决以上难题,2020年大城子镇引入智慧农业模式,采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条深度融合,打破土地、水肥、劳动力等对设施农业产业的限制,开始探索现代化农业、数字化农业。

  有谋而动,蓄力发展。为解决土壤板结化、盐碱化、土传病虫害、水资源紧缺、农药残留等问题。2020年大城子镇引入智慧农业模式,开始探索现代化农业、数字化农业发展之路,采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新的技术开始打破土地、水肥等对设施农业产业的限制,大城子镇迈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

  政府搭台,引企建园。大城子镇智慧农业示范园区项目由南京丰码科技有限公司承建运营,县、镇两级党委政府为企业的顺利落地提供了全方位支持。在工商注册、税收减免等方面全面落实优惠政策;在办理各项登记手续时,实施“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公;同时,协调流转土地、硬化道路、架设高压线路、架设输水管道,为企业顺利落地提供了基础保障。

  科技赋能,质效提升。一是数字驱动,精准管理。智慧农业采用自主研发的国内最先进的设施蔬菜栽培数字系统和管理平台,每个棚均装有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土壤电离子和酸碱度、光合效率等4个传感器,定时向管理平台传输相关数据,管理平台通过计算机分析后,自动进行精准灌溉、施肥、用药,量身满足作物生长需要。二是创新发展,提质增效。智慧农业示范园区是集科研、生产、育苗一体的设施农业园区,栽培采用椰壳为基质,通过使用营养槽、营养袋、科学供水肥、熊峰授粉、机器人收集数据等措施。三是引领带动,助农增收。智慧农业园区有效推动了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县设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发挥了样板和示范作用,提供了看得见且行之有效的新发展模式。

  目前,大城子镇智慧农业示范园区项目一期工程占地200亩,建成智能化日光温室12栋、大跨度无后墙生态温室2栋、连栋塑料大棚4栋及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中心等配套厂房。二期工程占地240亩,新建生产日光温室54座。智慧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打破了设施农业受土地、水肥、劳动力限制的瓶颈。园区集科研、生产、育苗于一体,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为目标。

  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较,该智能化种植管理模式可节水40%、节肥30%、节药40%、省工50%、提高产量46%以上、优果率提高15%。从产出来看,每年每亩可增产番茄10000斤,按2元/斤价格计算,纯收入增加20000元。农业技术现代化、智能化不仅是趋势,更为宁城县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

  大城子镇历史悠久,人文资源富集,奇特的自然地理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与农耕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知青文化等交相辉映,是宁城县自然地理景观最独特、历史文化最厚重、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发展特色文化生态旅游业的潜力巨大。

  一是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夏家店下层文化和辽金各时期的文化遗址和文物古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长城遗址)1处。大城子镇举行每年会举行具有浓郁蒙古族风俗的那达慕大会和敖包盛会,是宁城县最具魅力、最聚人气的节庆活动之一。大城子镇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全国9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一高桥等当年率领八路军三区队、武工队和地区游击队战斗活动的核心区,境内有抗战时期的碾子沟战斗遗址、石虎山战斗遗址、老红军叶舟藏身洞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王八盖子山(望宝山)战斗遗址等。

  二是自然景观独特。西部山区群峰耸峙,风景如画;东部平原开阔,地肥水美。大鸡冠子山巍峨壁立,如雄冠昂起;锥子山突兀独立,直插云霄;五龙山如巨龙翻滚,逶迤连绵;望宝山赫然凸起,静静地伫立在坤兑河畔,还有高大雄伟的大玉皇梁、戈勒戈梁顶、狍子坡十二道拐等众多奇特瑰丽的自然地理景观,成为无数网红游客的“打卡地”。全镇域发展生态休闲和乡村旅游业得天独厚、前景广阔。

  三是生态植被良好。全镇林地面积3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5.7%。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有油松、落叶松等树种20万亩,狐狸、狍子、野兔、山鸡等动物10余种,是宁城县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生态植被最好的乡镇之一。鸡冠山村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境内建有蝴蝶展示馆,成坡连片的苹果园和油菜花海令人陶醉,一年一度的“苹果节”和“油菜花节”,引来成千上万的县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大城子镇多举措发展第三产业,着力打造玉皇梁自驾旅游区、鸡冠山休闲采摘旅游区、寺钓鱼台祈福戏水旅游区、万亩番茄休闲观光区四张旅游名片。新建、拓宽“老窝铺—狍子坡”“大城子—鸡冠山”“碾子沟—鸡冠山”旅游专线公路等旅游基础工程,成功打造油菜花海、神松岭草原等旅游景观。成功举办“大城子镇敖包盛会”、“大城子镇油菜花旅游季”等一系列节庆旅游活动,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

  未来,大城子镇将聚焦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目标任务,坚持“民族团结立镇、农业产业富镇,生态旅游兴镇”发展战略。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实施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文化增色、治理增强“五增”工程,统筹“三农”“三生”协调发展。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多点连线,渐次铺开,逐步实现乡村振兴全覆盖,将大城子建设成为区域性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引领样板区、区域性文化传承与乡村度假旅游目的地、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绿色转型先行示范区、内蒙古自治区新型农民和乡土人才实训孵化基地。

  立足大城子镇的农业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坚持科技兴农、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和品牌兴农战略,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壮大设施农业、林果和肉牛规模养殖三大优势产业,建成4.2万亩番茄、1.3万亩林果、2.6万头肉牛、6万亩优质玉米4个产业基地,依托当地丰富的地理人文生态资源,构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形成“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格局,力争进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行列。

  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充分发挥智慧农业园区的科技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着力提升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信息化水平,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继续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品牌,提升农业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农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大力推进人才振兴工程,推动成立大城子镇农业科技服务团队,聘请设施农业、果树领域的专家做顾问,与农业大学、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创建科研项目基地,组建科研团队,服务生产流程,构建“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服务团队”的组织运行模式,打造出一支能担当乡村振兴使命的人才队伍,推动人才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镇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任贤用能,大力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三农”领域实用专业人才培育引进力度。重点打造农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探索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机制,梯队式培育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经营管理“多面手”。结合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和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人才需求,培养乡村振兴后备人才。

  推进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强化各级组织的引领力和执行力,突出群众的主体作用。汇聚各方力量,以加大投入为保障,以文明创建为重点,以乡风文明为核心,以留住乡愁为关键,以文化供给为支撑,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为依托,让群众自发尊重文化、热爱文化,主动共建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着力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补齐短板优阵地。推广“积分超市”管理模式,开展“美丽庭院”“最美家庭”等创建活动,形成乡村文明新风尚。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样板村,以先进典型为示范,推动全镇形成你争我赶共建精神文明、人民群众见贤思齐提升道德水准、全社会崇德向善提高文明程度的生动局面。

  按照“一环两带三区多点”的发展思路,针对文化旅游产业实际,提出大城子镇“1+4+N”旅游发展思路。“1”为玉皇梁——鸡冠山——钓鱼台水库——寺——番茄小镇旅游精品线”为沿旅游线路打造的红色文化、自然风光、产业融合、蒙元文化4个主题景区;“N”为基于4个主题景区打造的各类文化元素。

  依托大城子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旅游资源,充分挖掘文化的经济价值,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积极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红色文化科教研学游、自然风光山水生态游、产业融合田园小镇游、蒙元文化民族风情游等多种融合模式,更好地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动力。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