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_利澳注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首页_利澳注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天九注册主管-首选首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12-26 20:25    文字:【】【】【
摘要:天九注册主管-首选首页 果树栽培学是高职院校林业技术、经济林、果树、园艺等专业的主干课程[1-5],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及其

  天九注册主管-首选首页果树栽培学是高职院校林业技术、经济林、果树、园艺等专业的主干课程[1-5],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及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必须走出教室,教学工作必须紧密结合当前的生产实际,面向生产搞教学,把果树栽培的技能培养贯穿于学习的始终。“整形与修剪”这一章内容,是《果树栽培学总论》中实践性最强的章节之一,从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来说,这一章很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也是笔者从事果树栽培学教学近20年来在生产中最容易遇到、老百姓咨询最多的内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果树整形修剪的技能,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工作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掌握基本理论和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专门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与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尤其是“整形与修剪”这一实践性非常强的章节。而很多任课教师受传统学历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学中习惯于“课本上整形、黑板上修剪”,教学方法非常单一;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果树栽培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任课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由于种种原因,自身缺乏生产实践经验,对果树整形修剪的认识也不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与生产实践严重脱节。同时,学校办学经费不足,实训条件不完善。“整形与修剪”这一章内容的实训,要求学校有一个树种齐全、管理规范的实训基地。很多农林类高职院校经费来源渠道单一,办学经费不足,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实训场地不足,造成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在现行各种版本的果树栽培学教材总论中,“整形与修剪”这一章内容都占了很大的篇幅,甚至在各论中讲述的各个树种的栽培技术中,也用很大的篇幅讲述如何进行整形修剪。在生产中,很多果农对整形修剪的认识也存在片面、不正确的现象;其过分强调整形修剪的作用,甚至认为其不容易掌握、很神秘。过去很多教师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对这一问题的处理也很模糊。这些都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整形修剪对果树栽培是很重要的,凌驾于其他的管理环节之上。

  “整形与修剪”这一章的内容,不管任课教师如何组织教学,都必须让学生对果树的整形修剪有一个全面、准确地认识,这一点至关重要。

  2.1.1 明确果树的整形修剪在果树年周期中诸管理环节中的地位。果树栽培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管理要配套进行,仅依靠某一项管理是不现实的。果树栽培在生产实践中有一句俗语:“品种是基础,肥水是关键,整形修剪、病虫防治等是辅助”。也就是说要想生产出优质的果品,选择适宜的品种是最基础的,肥水管理在果树各项管理当中是最关键的。在适宜品种的基础上,加上科学的肥水管理,配合整形修剪、病虫防治等管理才能够达到丰产优质的目的。整形修剪只是果树年周期管理中的一项内容,其作用只有在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等科学配套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

  2.1.2 准确把握果树夏季修剪(生长期修剪)和冬季修剪(休眠期修剪)的关系。对果树来讲,尤其是对结果期以前的果树,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必须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随着生产的发展,尤其是高度集约的设施栽培模式的出现,夏季修剪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比冬季修剪更为重要。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对这一问题没有给学生讲解透彻,加之生产实际中果农的错误做法,造成了学生只重视冬季修剪,而忽视了夏季修剪和冬季修剪的配合。

  2.1.3 清楚认识整形修剪的目的。整形修剪的最终目的是“多产果、产好果”,不能为了整形修剪而进行整形修剪,避免机械造形。在生产中必须认识到:一是并不是所有的果树都必须修剪,有些树种在生产管理中可以简化修剪甚至不剪;有些树体比如过去粗放管理,就不能按照标准树形的要求修剪,只要解决树体通风透光问题使之能结果即可。二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简化修剪是一个趋势。三是根据栽培的目的不同,整形修剪的方式方法也发生变化,比如以观光旅游为主要目的的果园主要以营造风景为主,兼顾产果,整形修剪上就要求整齐、美观。

  现行版本的果树栽培学教材,“整形与修剪”这一章内容所占的篇幅都很大。近几年选用的教材版本也是这样,如果按教材授课,就会增加理论教学时数,减少实训时数,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在进行这一章理论授课时要压缩理论讲授内容,把部分理论内容放在实践教学时结合实训讲授。例如,将教学安排为:整形修剪基本理论及常见树形(课堂教学)2学时,常用修剪技术及综合运用(课堂教学)2学时,实训4学时,合计8学时。当然,仅4学时的实训时数是不够的,学期末还要安排教学实习。

  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要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突破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职业教育模式。要走出去,让学生的校内学习与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使教学活动同生产实际零距离。该章节的教学组织中,笔者通过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课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直观、图片影像声音齐全等多种优点。“整形与修剪”这一章内容理论内容多且非常抽象,教学难点是整形修剪的原理、作用,教学重点是常用树形的特点及培养过程、各种修剪的具体方法。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用课时多且教学效果不理想,多媒体课件教学特别适合这样的章节。在教学准备中,利用图书、网络等途径尽可能地收集教学素材,包括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把生产实际的现场内容搬进课堂,用大量的图片和影像资料来说明抽象的问题,使教学变得生动、直观,减少了板书,提高了效率。在实践教学方面,首先充分利用校内现有实训基地,积极联系管理科学、规范的果园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其次在组织实践教学时,科学设计实训内容和实训过程,把这一章的实训内容分成“整形”和“修剪”2个主任务模块,然后把主任务模块再细分为多个分任务,在实训中依次完成分解的小任务,避免了盲目性,提高了实训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过去填鸭式教学,积极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收到了积极的效果。就这一章的教学内容来讲,可以通过参观校外果园,对修剪前后的情况对比,让学生自由讨论、评价管理者修剪的优缺点,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产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参与相关的科研课题,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科研项目,不仅能够通过合作集思广益加强交流,开阔学生的思路,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也可以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己调查,从而得出结论。总之,通过差异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加个体学习的参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考核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但如何使考核更科学,更能够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就必须科学设计考核的方式。长期以来,很多高职院校还停留在笔试的方式。这种规范化的试题对于检验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但对学生技能掌握的的检查就有所不足。因此,改革评价内容和考核方法势在必行。为提高学生对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创新,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法是考核改革的重要途径。这门课程的考核一般要把学生的总评成绩分成3个部分:平时成绩占20%,包括出勤、作业、平时表现等;笔试成绩占40%;技能考核占40%。技能考核一直是按模块进行考核,整形与修剪按一个单独的模块,结合校外实习进行考核。考核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在进行技能考核时,至少给学生2次机会,争取人人过关,使他们能真正掌握。通过改革考核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改变其平时不努力、考试靠突击的不良现象,使其真正重视专业素质的培养,为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对“整形与修剪”这一章教学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果树栽培学”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随着果树生产的日新月异,新的品种、栽培模式、栽培技术不断出现,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引进新的技术、新的理念,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教学与生产实际真正结合起来。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随着知识更新的加快,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宽广的知识面,而且要及时了解本学科发展最前沿的新知识。其次学校要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实践的机会[6]。果树栽培学的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优化的过程,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真正培养出具备从事果树栽培管理和经营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1] 郗荣庭.果树栽培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3:239-263.

  [2] 代志国,高庆玉.果树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75-76.

  [3] 河北农业大学.果树栽培学总论[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关于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方面的研究很多,但是由于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农学专业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该校农学专业的发展。为此,笔者以《茶树栽培技术》课程为例,总结了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措施,现将教学目标、方案、质量标准介绍如下。

  《茶树栽培技术》课程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茶树栽培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实际工作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培养职业道德高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积极启动了“双证书”教育制度,通过实践教学设置单项生产实训及综合生产实训,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实训茶园,可以使学生掌握茶树栽培的各项生产实践技能,通过参加职业技能考核,获得职业技能证书,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的岗位适应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渐渐提高,已经从看重学历逐渐转变成看重个人的工作能力和经验,因此这就要求广大高职院校在对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抓好学生对课堂中学习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其能够充分有效地锻炼自己,使其在未进入社会之前就具有一定的处事能力、职业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各个高校认真、科学制订实践教学方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

  实践教学是对课堂教学的应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2]。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应当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倾向,深刻认识实践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在教学计划中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地位,以强化实践教学来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扎实基础。

  尽量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创造机会让其自己动手操作,且实践课程随农时而定。比如,《茶树栽培技术》课程安排在第3学期,但是对于该课程考核持续全年,即根据茶树的生长季节特性开展茶树栽培、种植、修剪、采摘、病虫害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实践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记录学分。

  《茶树栽培技术》根据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和课程目标,采取先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后建立理论教学体系,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农业生产实践之中的原则,把临沧茶园企业员工具备的职业知识目标、职业能力目标、职业道德目标,分别定位于实践教学环节之中,以理论教学、生产实训、综合实训为主线,构建茶树栽培学的教学体系,创造“工学结合”的仿真性,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实践环节包括生产实训教学和综合生产实训教学。

  2.2.1 生产实训教学。在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根据时间和教学大纲,在校内生产基地进行实训,由指导教师安排实训的目的,并将学生分组,使其能够初步掌握一些茶树栽培的技术,有利于其今后的实践实习。

  2.2.2 综合生产实训教学。该环节在第4学期开展,是对生产实训教学的进一步巩固,明确学生实训的实习内容及目标,使其能够单独完成个人的任务目标。在该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其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处事能力,若最终学生还是不能自己解决问题,教师要对其进行指导,跟学生一起分析问题,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2]。

  2.3.1 校内实训基地。为了实现校内生产性实验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与融通,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度重视校内实训室及实训基地建设。按照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要求,以生产性、开放性、共享性、示范性为目标,学校先后投入逾335万元用于实训室及实训基地建设。现有校内建有茶叶生产加工实训室、茶叶审评实训室、茶叶生物化学实训室、茶叶深加工实训室等4间,茶树扦插苗圃、生产茶园实训基地2处。

  2.3.2 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应该主动去营造各种机会,拓展校企之间、校际之间、学科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通过互惠互利的原则,稳定实习基地,为学生实践与创新提供平台,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造精神非常有利。目前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已与云南滇红集团、云南澜沧江企业集团茶叶分公司、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和成集团茶叶有限公司、临沧市茶叶科学研究所、永德银竹茶厂、临沧市银尚茶叶有限公司、临沧健身茶叶有限公司等10家茶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2.4.1 “师带徒”法。在茶园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或技术员,直接指导学生实训。例如:在茶树无性繁殖、嫁接、树冠修剪、茶叶采摘等生产环节,学生跟着做,接受快,效率高,效果好,能够达到实训目标,形成学生自己的工作习惯。

  《果树栽培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农学类种植专业课。它是一门以现代生物学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经过这门课的学习,主要使学生了解果树生产概况,掌握果树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掌握果树栽培方面的实际知识和栽培技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到了解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大多数学缺乏对职业高中教育的正确认识,认为读职业高中没有出路,是无奈之举。尤其是农学专业,更是觉得没有前途,所以学习起来没有动力,整天提不起精神学习。所以,要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留意用理想教育的方法引导学生接触乡村,开展实践。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将一些有关农业的新闻内容穿插在讲课过程中。如讲到育种目标时,正好前几天在新闻中提到今后新品种要具备“高产、优质、安全、生态、广适”的特点,我将这些内容讲给学生听,立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专业面以及学习专业的兴趣。

  同时,教师应就农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方向及前景跟学生进行交流,逐步改变了学生原来的学农就是种地,农学就是和黄土地打交道的传统观念,让学生认识到现在农学类专业所呈现出的蓬勃上升之势,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增强了学习本专业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一旦对一门专业课感兴趣,就会愉快、主动地去学习。这对学生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实际操作动手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果树栽培学》这门课,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特别注意教学内容的新奇性、兴趣性和教学言语的艺术性。例如,我结合教材论述学习果树栽培的重要性,在教学内容上引用当今国内外栽培技术的最新成果,经过对一些自己所见所闻的事例进行分析和诱导,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果树栽培的兴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不受课本章节的束缚,灵活处理,把果树生产季节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把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实践性强的内容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既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课堂教学生动,使学生更易了解和把握知识。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形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单纯的“说教式”教学方法很难提高教学质量。尤其对于《果树栽培学》这一类的专业课,学生平时就对果树这些实物见得较少,对其细节的变化更是一无所知,单靠讲解根本想象不出来。所以,要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实物教学和演示教学等各种手段,发挥多媒体教学在现代化教学中的作用。多媒体具有处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综合能力,集中了幻灯、投影、录像等教学媒体的优点,非常适合“果树栽培学”课程的特点。尤其是针对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既直观又生动,学生很容易接受,也便于教师的讲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外,在多媒体课件中链接一定长度的影像资料,可以增加了教学内容的直观生动性,使学生在观赏中掌握了知识,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

  《果树栽培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学生要学好这门课,就必须加强实习操作。学生在实习动手过程中,就会发现自己的知识不足,对问题理解得不深,因而进一步促使他们去学习去探索。所以,加强实习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在课堂上讲解果树嫁接成活原理和影响嫁接成活因素等基础理论后,但若没有实践嫁接技能训练,学生是不能够实际掌握这个技术的。我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并将实践教学内容分成两方面:第一是实验教学方面,主要是以果树实物为素材,对果树各器官进行解剖,主要观察根、茎、枝、芽的特点、开花结实习性、物候期等,研究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第二是实习实训教学方面,即利用校内果园作实习基地,目的是让学生参与果树栽培管理生产的各个环节,强化嫁接、修剪等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另外,充分利用学校“送教下乡”活动,组织学生深入生产一线,让学生参与家庭果园的管理。到社会为果农服务,既让学生体会了果树生产栽培广阔的前景,又让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增强了动手能力。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为提高学生兴趣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组织成立各种课外活动小组。比如,为了了解常见果树当前种植品种,成立了果树品种调查组,通过学生亲自去走访调查,既学到了知识又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此外,结合学校的活动,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和果树栽培技术知识讲座等,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技术,而且拓展了学生视野。

  以上是我在近几年教学过程中总结的几点看法。但教无定法,还需要在教与学的实际中不断探索和分析总结,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 高玉刚,金永玲. 果树栽培学实践教学改革初探.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3).

  [4] 宫德印,高全国. 电视录像在果树栽培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实验技术与管理,2000(5)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由广西农垦国有立新农场联合贺州学院和富川县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等单位成立了产学研平台,共同承担了广西科学技术厅的“脐橙安全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桂科攻1123003-1G)项目。项目实施地点在广西农垦国有立新农场,示范基地100 hm2,平均产量由原来的45 t/hm2提高到2013年的67 673.4 kg/hm2,同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达12.8%,商品果率达97.4%,平均产量达67 673.4 kg/hm2。项目实施果园产品获得了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OFDC)颁发的《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证书》。现将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脐橙安全优质高效栽培集成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根据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工作的要求,配合农场在实验基地,完善了《立新农场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建设管理办法》《立新农场脐橙质量追溯工作制度》等多项制度建设。

  建立脐橙田间管理档案制度,记录橘园农事。详细记录脐橙栽培过程中的农事活动,如病虫害防治、施肥、修剪、除草、采摘等[1]。及时制作和印购各种档案记录表下发到实验基地的生产队家庭农场、定点农资店,进行脐橙生产信息的采集和记录,建立了各生产队各家庭农场种植档案。初步实现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

  “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简称GAP)”,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与农场在土壤管理、生产用水、农资、病虫草害防控等方面根据GAP的要求制定了系列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特别制定了《有机脐橙生产操作规程》和《有机种植质量管理手册》。

  1.3.1 完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环节和管理技术规程。示范基地围绕脐橙生产,根据市场要求,依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完善示范基地产业建设,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环节和管理技术规程的建设,完善了脐橙栽培技术标准和管理体系,使农业标准化核心基地面积不断扩大[2]。

  1.3.2 加强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与宣传。对农产品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进行农业标准化培训和宣传,每年培训管理和技术干部3次,培训果农6次。同时,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信息平台,开办农业标准化专栏,加强宣传,扩大示范效应。

  1.3.3 加强农业投入管理。建立健全农药、肥料监管制度,完善标签、标识制度。核心示范区实行肥料、农药定点销售,建立农业投入品定点供应店实行投入品统一配送,建立档案制度,普及安全使用知识,杜绝使用违禁药物和假冒产品。

  1.3.4 完善质量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购置小型速测仪器等设备,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和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实现从生产到市场的全过程质量监控;建立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对各项标准的落实、投入品的使用等进行动态监督[3]。

  1.3.5 施用有机肥。对实验基地全面施用生物有机肥料,同时结合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沼气液肥,全面提高果实品质。

  制定了各年度的科技工作计划,对技术人员进行农作物栽培管理、植保工作、灌溉技术等实用技术的培训,技术人员再对职工进行培训,从而保证科技工作能够有序展开。

  积极做好肥水一体化的试验、示范工作。特别严格沼气生产及使用管理操作规程。经过充分发酵腐熟后的沼气液才能用于脐橙的生产。在果实膨大期,全园实行固定或喷灌,每7~10 d不下雨就喷水1次,使果实膨大正常,秋梢抽芽多而整齐,果树树势旺盛。

  加大生物有机肥的投入,有机肥用量60~120 t/hm2,商品化肥的投入每次每株2~4 kg,比常规投入增加1倍以上,满足柑桔果树对养分的需要,为连续高产稳产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此外,应因地制宜配合施用生物有机肥。

  分别在花期和花芽分化期合理使用生长类和生长抑制类激素,调节新老叶比例缓和梢果矛盾,促进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既提高果树坐果率,又调整大小年的结果[4]。

  脐橙果型大,产量高,但易受暴雨和风引起的机械损伤。生产上特别总结了在实施谷堆型凹凸化的同时,重点在采果后实行紧冠抗风修剪技术。围绕各级骨干枝来培养结果单位,不使树冠存在出风头的枝组,有计划回缩二至三年生枝的长度,尽量使整个树冠在谷堆型凹凸化的基础上缩短与各级骨干枝的距离。

  对树冠不封行的果园不使用除草剂,利用杂草生覆盖。每年必须冬翻1次,结合根际施肥和培土,提高地温,增强果树的抗逆性,打破病虫的越冬场所。

  制定各种病虫草防治技术规程,如制定《做好柑橘木虱监测、防控》《做好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要求》等技术实施管理规程,使病虫草防治有规可循。特别是做好了脐橙黄龙病的防控工作,如采用GPS定位,定期检查黄龙病树的处理情况,使病虫防治有规可程、有药可选、有药可治。

  [1] 邱栋梁,林水兰,张光华.脐橙绿色生产技术规程[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0,6(1):13-18.

  [2] 肖尧志,邓振明,卢元文,等.无公害脐橙标准化栽培技术[J].果农之友,2009(9):21-21.

  [3] 吴彩萍,葛有良,洪美萍,等.脐橙引种及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2(7):159-160.

  植物类课程内容交叉重复严重。园林植物类课程体系里有部分课程内容存在严重重复和交叉,比如《观赏植物学基础》、《园林树木学》、《花卉学》、《草坪学》等四门课,里面都会涉及到植物识别分类,不同老师在讲授这些课程时经常出现重复讲授或漏讲现象;《园林苗圃学》、《园林树木栽植与养护》、《花卉栽培与生产》等三门课,都有植物生产繁育技术的内容;《园林树木栽植与养护》、《绿地养护管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都包含有植物养护管理的内容,由此可见,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内容交叉重复严重,不仅让学生对植物课程重难点产生困惑,也浪费了课时和师资。

  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园林植物类部分课程内容偏重微观,强调理论知识,如在《观赏植物学基础》、《园林树木学》、《花卉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使用植物学的专业术语来讲解树木的形态特征、观赏特性及生物学特性等,导致学生只记住了植物的细微特点,对植物整体把握不够,以至于某种植物换个地方,学生就不认识了。另外由于班级人数过多或是课时限制,栽培与养护课程大多也只能在教室里学习,教学上过分强调栽培养护理论,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很少,教学效果不理想。

  (高职工科类院校植物实训基地建设滞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对实践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高职工科类院校本身植物学科基础就薄弱,植物类课程相关实验室如植物生理实验室、植物病理实验室、植物标本实验室等不完善,有的院校可能多个专业合用一个实验室,有的院校根本就没设置这些实验室,至于苗圃基地、温室大棚、盆景基地等实训场地更是设备陈旧、工具短缺、管理粗放。除此以外,院校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园林工程类和设计类课程的实训基地建设上,对植物类的基地建设投入过少也是造成实训基地建设滞后的原因。

  针对上述高职工科院校园林植物类课程存在的问题,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本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近年来对园林植物类课程做了一些改革探索。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植物类课程设置本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自开办以来,植物类课程经过多次整合和调整。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反映园林植物及其应用类课程课时过多、课程之间存在很多的交叉和重复,应该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以理顺各门课程之间的关系。笔者对2012级教学计划中的植物类课程做了修改,如把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和草坪学的认知部分合并为观赏植物学,把园林树木栽培养护、花卉栽培与生产、草坪建植与养护的栽培管理部分及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合并为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等。新的课程设置改革,解决了课程内容的重复和交叉问题,使园林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师资得到高效利用。但植物类课程删减过多,使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能力缺乏延伸,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课时数有限,很难再增设新的课程或大幅增加课程内容,因此,可以将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苗圃学,商品花卉、园林植物与环境作为选修课程设置,以使园林植物类课程体系完善,衔接合理。

  植物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本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在植物类课程的改革探索中,除了合理设置植物类课程,更进一步优化了课程内容。以《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为例,该课程是由四门课程整合而成,由整合之前的《园林树木栽植养护》、《园林花卉栽培生产》、《草坪建植与养护》、《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四门课组成,整合后的课时总共为144课时(不含1周实习课时)。该课程根据实际工作任务需求为驱动选取教学内容,确定为3个教学模块:模块一,园林植物生产技术(48学时),模块二,园林植物栽培技术(52学时),模块三,园林植物养护管理技术(44学时),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按照园林植物生长养护的季节性和先后顺序序化课程内容,按照园林植物生长养护的季节性和校内绿化生产养护任务来安排教学内容,授课时间安排为一整年,正好适合园林植物生长养护的季节性。学生通过该课程掌握的植物生产、植物种植施工、绿化养护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对从事相关岗位群的工作有很强的适用性,并为学生将来在园林、林业、园艺等相关行业内的职业拓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植物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本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摸索出一套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如《观赏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带领学生去公园广场实地参观认识植物、指导学生为校园植物挂牌、组织学生参加植物知识竞赛等。在《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训练法,结合岗位职业能力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依据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理念,根据园林生产实践的实际工作流程,将课程设计为25个学习性工作任务,让学生学做结合,与生产实际和生产季节紧密结合。现场教学法则是以课堂讲授和现场示范相结合,当场考核嫁接、扦插苗繁殖技术、起苗包扎等,或后期检查苗木移栽成活率、扦插苗成活率、播种苗质量等。

  植物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植物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认识实习、教学实习、专业技能训练、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为了能更有效地开展教学,笔者已经编著了《园林植物实习手册》,对学生掌握植物材料的种类、内容作出明确的量化规定。本校新老校区有种类丰富的园林植物,这是学生认识园林植物的最佳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校园条件完成对园林植物的识别工作。本校还主动与苗木、花卉企业联系,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了解市场上的苗木、花卉供应情况,并参与苗木和花卉的培育、种植、管理等生产活动,学会使用各种设施设备。在植物栽培与绿地养护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或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教学,安排学生参与校园绿化,亲自开展园林植物的养护和管理工作。

  2017年以来,在县林业主管部门指导下,我镇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贯彻落实上级的各项政策精神,开展好村级林业生产规划和林业生产,将上级林业惠农政策宣传落实到村到户,提高群众对林业生产的积极性,做好了创森工作。

  2017年以来,重点围绕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一重点开展工作。结合我镇实际,主要针对我镇“五路一水系”进行了规范化种植。重点抓好阳七路、寿郭路、五四路、乔崔路、安石路五条道路路域绿化工作,总长38公里,规划林带土地2800亩,共流转农户土地1943户,路肩上土12万余方,伐树15000余棵,栽树12万株。全力推进赵王河水系绿化工作,在水系两侧绿化宽度达100米,新造林面积3000余亩,栽植苗木24万余棵,完成比率达100%。推动5个森林村庄建设,新栽植各类苗木3万余棵,突出了村庄特色。抓好农田林网及村级骨干路绿化,重点规划建设了后屯至刘子英段2个2000亩以上的农田林网示范方,总长60公里,新栽植苗木4万余棵。

  在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上,每年都提前摸排调查,现场了解疫情,为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配合飞防公司搞好飞防工作,做到无死角防治。防完后定期观察防治效果确保林木病虫害不再发生。

  1、树木养护管理工作需进一步提升。2017年聊城市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我镇积极响应号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创森工作专题调度会,着力推进我镇创森工作。通过深入研究上级文件精神,采取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经营和村级统一管护等措施,按时按质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创森工作目标。但是,树木栽植后,由于造林面积大,养护意识不强。出现了对树苗浇水不足、树木病虫害防治不及时的现象,造成部分树木萎靡。例如我镇三官庙村,在2017年创森过程中就曾出现这些问题。发现问题后,林业站立即靠上去,实地查看,并安排村委组织群众浇水保苗,针对病毒侵害,对症喷药。最终解决了问题,确保了树木成活率。针对这一问题,镇政府专门召开了村干部和各村树木养护工作人员的培训会,宣传培训树木养护管理知识,培养了一批树木养护能手,确保了我镇的创森成果。

  我呆呆地望着这道数学题:同学们去植树,如果每人栽8棵,则少7棵树;如果每人栽7棵,则多出8棵树,问有多少个学生?他们一共要植树多少棵?讨厌,又是盈亏问题,这奥赛快乐训练就不能出些别的题吗?但是气归气,到头来不还是要做吗?这道题有两种方案,每人栽8棵和每人栽7棵,这样每人少栽1棵,原来的少7棵就变成多8棵两种分配总差额是:7+8=15(棵),诶,这样接下来的步骤不就和前面的例题一样了吗?先根据方案找出个体差,再根据结果找出总差,然后求出总差中包含个体差的个数,最后根据数学公式:总差额个体差=个数来求出结果。这道题也可以运用这个公式啊。得到:

  这认真想,还就有了思路和兴趣了,我便“唰唰唰”地往下做:鼓号队同学排队,如果每行站8人,则多24人;如果每行站9人,则多4人,问一共站多少行?有多少个学生?同样的思路,求出两种分配的总差额为24-4=20(人),再运用公式得到: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可持续发展道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手段,更是实现社会平稳发展的关键。森林作为自然环境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是一项不可忽视的过程,更是城市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采取措施和手段,护林作为当前森林保护中的重要方式,是实现其良好有序发展的关键和前提因素。遵循适地适树原则,总结过去植树造林中的各种施工手段和保护措施进行分析,提高造林成活率就是当前林业生产中首先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护林体系中,护林规划是保证其良好运行和发展的关键。掌握其原则性是施工的重点,更是护林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要把握的原则,某防护体系的营造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以当前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分析与总结,充分体现科学性、综合性、示范性和实效性。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各种管理措施和管理手段不断的提高,使得当前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手段的应用来增加林业发展中护林体系的关键前提,从恢复和发展生态平衡出发,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潜力,合理的利用各种实际资源进行统计和总结,采用相应的手段进行综合性的控制手段和控制过程。建立最佳经济效益的农、林、牧的合理结构,形成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将护林体系与各种其他产业相互结合,形成协调统一发展趋势个发展方法。

  1.2.1收集资料收集试验区的地形图(1/10000)和行政图,了解自然状况(气候、土壤、植被、地形、地貌),社会经济状况(乡、村、人口、劳力、土地、耕地、农机具、牲畜、农作物品种及其产量、人均口粮,收入等)。

  1.2.2踏查勾绘利用1/10000地形图进行现场勾绘,凡不同类型植被的、面积大于15亩的区域划为另一小班。

  1.2.3小班登记对于所勾绘小班的土壤、植被、坡向、坡度、地形部位进行现场登记,对难利用地估出其所占百分数。

  1.2.4土地利用现状的评价对于每个小班,分别进行各地类统计,统计出各地类(农、林、牧)的面积用比例,根据当地情况估评其合理性。

  1.2.5小班设计按适地适树原则设计各林种、树种及其面积,根据土壤、坡度、坡面完整与否设计整地方式、整地规格及造林方式,造林规格、苗木规格等,并计算出各小班用苗(种)量,用工量等。整地方式有反坡梯田、水平阶、鱼鳞坑、水平沟、大中小坑穴等形式,由于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坡度较大,坡面较小,一般都采用水平阶整地,在有些坡度很大,坡面太小(破碎坡)情况下采用鱼鳞坑“品”字形整地,在塬面及沟边中一般采用坑穴整地方式。对于阔叶树种一般采用中坑穴,针叶树种一般为小坑穴,经济林树种采用大坑穴。

  1.2.6规划的汇总根据各小班设计,分林种、树种统计其面积,分别统计乔、灌、草的面积,统计农、林、牧的面积,针叶树与阔叶树的面积,总用工量。各树种的用苗(种)量,总用苗(种)量,拟定各年度造林任务。

  1.保持苗根完整和湿润苗根是苗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掘苗时保持苗根完整和湿润,是苗木成活和生长的基础,一般树种须根较多,失水较快,特别是针叶树失水更快。据测定,侧柏苗在日晒3h后,根系含水率降低21.70%,茎杆降低14.10%,叶子降低5.20%。因此,保护根系是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沿海地区处在海陆交替、气候突变地带,极易遭受台风、暴雨、海啸、旱涝和风沙等自然灾害的危害。因此,加强和完善沿海防护林不仅对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而且对抵御海啸和风暴潮危害、保护海滨土地、美化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辽宁沿海海岸带中淤泥质海岸存在地下水位高、海水等进行分析。

  1.1认真假植对于所有苗木在造林前都应进行开沟假植,埋好土,使根系与土壤充分接触,并经常浇水,保持苗根湿润。

  1.2外调苗木的包扎运输对于外调苗木,为防止路途远失水过多,采取包扎运输,阔叶树要用篷布盖严运输,针叶树要沾浆,包扎。

  1.3浸泡处理就是将苗木成捆置于水中或其它溶液中,使其充分吸水,既可补充水分,又可保持本身水分平衡,增加造林成活率。

  2.掌握适宜的造林时期春季是多数树种造林的最好季节。但由于气温差异,各树种生物特性的差异,各树种本身所需最适温、湿度的差异,因而各树种在造林时间的早晚程度上也有差异,对于发芽早的树种如落叶松、油松、沙棘、侧柏等树种宜早栽,一般是3月下旬至4月上旬,据调查,3月下旬栽植的油松、侧柏、沙棘等比4月中旬后栽植的成活率分别高出12.80%、21.00%和50.70%,泡桐、河北杨、新疆杨等树种适4月上旬栽植,此时成活率分别为90.40%、92.70%、96.10%。发芽迟的树种如柿树、揪树应迟栽,一般在4月下旬。

  3.把好栽植技术关造林要提高质量,栽植是最重要的环节。栽植时要使苗根舒展,栽端踩实,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防止上紧下松。泡桐栽植要“深坑深栽”。松类栽植时还要注意不能损坏顶芽。

  3.1掌握好苗龄一般常规造林,大多数树种以2a生苗木为佳。1a生苗木质化不好,抗逆性差,成活低。3a生以上苗损苗多,风化,老化严重,树冠大,苗木摆动多,失水多,易引起生理干旱而死。

  3.2深栽实砸主要使苗木根系能充分的与土壤接触,利用吸收深层土壤水分。油松、侧柏、刺槐等栽植时穴深25cm左右,杨柳类大苗一般深栽50cm左右。据调查,沙棘造林砸实的成活率为46.80%,比未砸实的提高19.10%。据统计,经过现场专门培训的村民由于技术熟练,栽植的油松、侧柏比一般村民栽植的成活率高20%~32%。

  3.3成丛栽植对于难成活的、幼年怕晒的树种如油松、侧柏、紫穗槐等每穴2~3个成丛栽植,可以相互遮荫,形成适于成活的小气候,增强抗抵力和竞争力,提高成活率。

  4.1截杆造林对于失水快、萌芽力强的树种如杜梨、刺槐、垂树等进行截杆造林,可以减少蒸腾失水,提高成活率。

  4.2修剪枝叶对于枝叶茂密,大树冠,已展叶的树种,进行疏枝打梢,可以提高成活率。

  据各街镇乡农服务中心统计: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小春粮油作物播种面积34万亩,面积稳中有增。其中,小春粮食作物小麦19万亩,豌葫豆5万亩,;小春油料作物油菜8万亩。初步预测:全县小春粮粮食总产量可达7.06万吨,同比增长1.7%。其中,小麦总产量5.555万吨,豌葫豆总产量0.6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9%、1.5%。油菜籽总产可达0.82万吨,同比增加12.3%。

  全县大春粮食作物播栽情况是:水稻45万亩、玉米8万亩、红苕11万亩、高粱2万亩、大豆2万亩、绿豆3万亩,与去年相比,面积保持稳定。

  一是蔬菜生产产销两旺。全县春菜播种面积为6.62万亩,总产量为10.5万吨,总产值为16700万元。其中商品菜生产面积为3.82万亩,产量9.55万吨,产值15280万元,蔬菜设施栽培面积2.2万亩;加工及名特优品种种植面积为0.6万亩,产量1.32万吨,产值2640万元。农民销售收入为17920万元,均价每公斤1.8元。主要蔬菜销售品30余个,产量和销售均价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11%和5%,农民实现了增产增效。

  二是水果生产获得丰产。截至6月底,预计全县水果产量可达1.292万吨,其中枇杷已实现产量0.08万吨,柑橘产量0.39万吨,其他伏淡季水果0.822万吨;蔬菜10.5万吨,茶叶0.019万吨。

  XX年6月20日止,我县鱼种投种面积22.6万亩,其中专用池塘投种面积0.71万亩,稻田19.98万亩,水库1.13万亩,农村山平塘0.78万亩,江河网箱养殖面积8.8万平方米。全县水产品总产量6321吨,比去年同期增长421吨,增长5.9%。名、优品种2502吨,占总产39.6%。

  全县春季发放蚕种1612张;产茧48000公斤(含外流茧);单产29.8kg/张。提高单产2.35公斤/张,单张养蚕收入增加50余元。夏季发放蚕种1662张,目前正在饲养期中。

  上半年,围绕种粮(良种)直补工程、水稻强化栽培、农田保护性耕作、优质枇杷生产、无公害蔬菜栽培、小蚕共育及省力化蚕台育等重大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展了县、乡、村三级技术培训。其中县级培训4次,共培训乡镇农技人员1120人次;乡镇级技术培训41次,培训乡、村、社干部12200人次;村级技术培训64次,培训村社干部及重点示范户9080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2万份。3月份,组织了300余名县乡两级农技人员,开展了“科技下乡进村入户”活动,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采取了专家+技术指导员+示范户+示范内容的工作机制,每个乡镇农技人员面对面直接指导20个农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确保科技入户到位。

  (1)大力推广水稻强化(三围)栽培。全县共推广水稻强化栽培面积5万亩,县农业局直接在金山、智凤、高升等八个农业科技入户示范镇、9个村集中成片建立1100亩核心示范片,由县农技人员亲自把关,指导实施。目前各个示范片,长势喜人,实现700公斤亩产满有把握。农业部和市领导已多次亲临现场检查,并予以充分肯定。

  (2)全面推广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共实施农田保护性耕作面积35万亩。其中旱地保护性耕作5万亩,主要模式为麦-玉-苕、麦—豆—苕,核心内容是横坡种植,分带轮作,秸秆还土。水田保护性耕作30万亩,主要模式有稻—菜、稻—油、稻—麦、稻—肥(饲料及绿肥),核心内容是稻草还田、免少耕种植。

  (3)突出测土配方施肥。今年,全县主要高升镇水稻生产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5万亩,重点在该镇旭光、红光、双牌、太和四个村建立了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片XX亩。施肥成本降低元10元,肥料利用率提高5%,预计稻谷亩产可增加50公斤,增加10%。

  (4)建立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加速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在高升镇旭光村四社建立了“×××县农业综合试验示范基地”100亩。示范内容:水稻新品种展示50个;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和大区对比试验各一个;采用频振式杀虫灯防治农作物虫害;优质稻及高产栽培示范85亩;全面推广稻田化学除草;使用水稻专配方肥等。

  (1)调整品种结构,改造劣杂果树。重点对龙岗、棠香、邮亭等街镇乡的XX余株枇杷树进行了新品种改造,配置授粉树400余亩,同时对全县柑桔树进行了新品种改造。

  (2)开展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今年引进枇杷新品种5个,蔬菜新品种8个,桑树新品种2个。

  (3)推广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一是推广蔬菜嫁栽培;二是配方平衡施肥;三是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四是推广低残留生物农药。

  (4)推广生物鱼肥。在13个重点乡镇推广了“牧禾”牌生物鱼肥和肥水素,面积2500余亩,占池塘和水库养殖面积的14%。取替化肥和有机肥养殖,提高水产品质量,改善养殖环境,发展无公害化水产品。

  (5)加大鱼类名、优品种的推广。主要推广南方大口鲶、斑点叉尾回、鳜鱼、丁鱼岁等市场看好名优品种,投种面积4万余亩,投种1946万尾。其中池塘600余亩,网箱3000余平方米。

  (6)推广大蚕省力化蚕台育和优良簇具。在龙石镇推广省力化蚕台30套、塑料折簇XX片。单产普遍在35公斤以上,高出普通育3—5公斤。

  (1)优质粮油产业化工程。全县计划发展优质稻25万亩,其中优质中稻15万亩,优质再生稻10万亩,主要品种为Q优一号、渝优一号、宜香9303等。上半年,已完成15亩优质中稻的种植任务。重点在高升、铁山、三驱3个镇建立了5万亩优质稻基地,其中核心示范片XX亩,分布在高升镇旭光、太和两个村。播种前,县粮食局与生产基地农户全部签订收购定单,收购价比市场价高出10%。

  今年,以“稳基地,攻单产,保优质,无公害,增效益”为目标,狠抓了生产管理、技术培训和管护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全县7万亩优质枇杷中,投产面积达1万亩,生产优质枇杷80万公斤,总产值120

  (3)冬菜及调味品产业化。一是围绕海天集团、彩阳公司、×××龙岗办事处及专业大户,采取“公司十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在县内12个街镇乡建立冬菜基地一万亩。产量500吨,产值620万元,亩产值620元,亩纯收入400元。二是以宝顶酿造厂为龙头企业,在复隆、棠香、龙岗、龙水、邮亭、宝兴等街镇乡发展辣椒生产8000亩,1—6月份共产加工型辣椒1300吨,产值750万元,共增加农收纯收入250万元。

  在粮食生产上,今年我县争取并实施了个市级科技兴粮项目,各项目及实施情况如下:

  (1)主产特色乡镇项目。在拾万镇实施,主要内容为杂交中稻加再生稻两季双高产示范,面积1300亩。其中,高产示范片1000亩,其中核心示范片300亩。整个项目正在实施中。

  (2)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在金山镇实施一万亩水稻超高产栽培,已建立示范片1个,面积1000亩,其中核心示范片2个,每片面积各100亩。计划水稻平均亩产700公斤以上。

  面积15000亩,其中:水稻13000亩,玉米 XX亩;病虫害防治综合示范片1500亩,其中水稻1000亩,玉米500亩。项目内容:建立病虫害测报点;推广频振式杀虫灯杀虫技术;使用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制剂防治水稻、玉米病虫害;组建植保专业队,病虫害统防统治。整个项目正在实施中。

  (4)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项目。在高升镇实施,面积1.5万亩。其中,示范片1000亩,核心示范片100亩,项目内容:在水稻生产上,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开稻田养份监测,实行配方施肥。整个项目正在实施中。

  (5)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全县计划实施35万亩,其中小春季5万亩,大春季30万亩。以龙岗街道办事处为重点,实施100亩稻田免耕种植以冬菜为主的保护性耕作,并开展了冬菜保护性耕作试验;100亩旱地实施中厢带状分带轮作种植小麦、胡豆、蔬菜等作物。

  今年,我县继续列入了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项目示范县。全县在13个乡镇(办事处),以水稻为重点,实施了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建立科技示范户1000户,实施面积5000亩,辐射带动2万户,辐射面积7万亩。止前整个项目正在实施。

  一是在龙岗办街道办事处中和村(长龙农业园区内)租地10亩,高标准建成了农作物病虫害观测场,已即将投入使用;二是目前正在筹备区域站及配套工程建设,拟定在下半年开工。

  今年,我县承担了重庆市“乡村清洁工程”建设项目。该项目选定在×××县棠香街道办事处和平新村。建设目标是:农村废弃物资源优化利用,庭院、水源、田园清洁干净,实现农田清洁生产。截至6月中旬未,基本完成“乡村清洁工程”项目建设内容。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确保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确保全年总体目标的实现。

  一方面,继续抓好大春在土作物的田间管理,包括施肥、管水,病虫害防治,以确保全县大春粮食全面增产。另地方面及早动手,切实抓好以再生稻为重点的晚秋生产。同时,及早谋划XX年年小春生产。

  一是多经生产,加强7万亩枇杷的田间管理,重点是修枝、整形、施肥、除草及病虫防治;扩大秋、冬菜面积,搞好品种结结构调整,严格按照无害标准,组织生产。

  二是渔业生产,继续推广池塘80:20养殖模式,加强在养鱼类的投料和管护工作,抓好鱼病的预测、预报与防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

  三是蚕桑生产,继续抓好夏蚕共育和发展好秋蚕养殖;推广大蚕省力化蚕台育和塑料折簇;狠抓桑树冬季管理。

  重点是抓好部、市级农业工程和科技推广项目的实施管理,严格按要求高标准实施,把好质量关;抓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资料、数据的搜集、整理,做好现场验收。

  重点是抓好种粮直补、测土配方施肥、乡村清洁示范工程、科技兴粮、科技入户、县级水生动物疫情防治站等部、市级项目的编制和立项工作,确保来年继续实施。同时,要结合我县农业的特点和优势,抓好优质粮油、优质枇杷、优质黄金梨、无公害蔬菜、名优水产品等的申请立项工作。

  我校为职业类学校。与普通中学相比,学生素质差距较大。农林专业的多数学生不仅学习基础较差,且具有一定的厌学情趣,一些学生只想混一张高中毕业证。文化课不想学,专业理论课也不认真学。在农林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中,仍有一些学生改不掉作风懒散的坏毛病,害怕吃苦受累,学习不用心,干活不认真。长此以往,实习的要求难以达到。

  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激发学习意愿。一方面,我校实行“双证”制度,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毕业、升学的必要条件,既学生毕业前必须首先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然后教育部门才能根据其在校成绩颁发毕业证书。参加对口升学序列的学生,也必须在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后,方有资格报名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广大农村更需要具有一技之长的职校学生,练好专业技能,既是其区别、优越于普通学校学生的特征,也会对其今后的工作生产不可替代的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果树栽培实习教学时,笔者并非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到实习点开始讲解,而是先开一个动员会,强调上述观点,使学生认识到果树栽培实训的重要性,真正在内心数立学好、练好技能的决心和信心。

  学生不能光知道“为什么学”。由于平时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如果仅有一个总体实训目标,学习对每次课程自己必须达到的技能练习要求不够清晰,缺乏紧迫感,新鲜劲一过,又会懒懒散散。因此,有了掌握果树栽培技能愿望,还要让学生对总体实训学习内容、各阶段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目标有所了解,知道自己在何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技能。这样,学生就不至于简单地以为时间还长、对对反复的嫁接练习感到枯燥单调,对照分解出的每个阶段技能目标,明白自己技能的不足之处,提升技能水平。从而,有了时间意识,产生了紧迫感。

  具体来说,在开始练习前,笔者将学生参加技能鉴定的物品和工具进行展示,从应该掌握的品种、农药的种类、嫁接、扦插、冬剪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先让学生初步对他们应掌握的果树栽培技能有个总体的了解,然后把从开始实训到参加技能考试之间的时间进行分配,指出在每个时间阶段内需要掌握的技能。比如冬春季主要是冬剪,学生要掌握果树花芽的识别、各种果树的形状、各种果树修剪技巧等。到夏季主要是嫁接、扭梢、各种农药的识别等。学生明确了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后,练习中的时间观念就会增强。

  基本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分解后的局部动作,这些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掌握。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动作要领,使学生由简单机械模仿,到逐渐地熟练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教多的失误和多余的动作。教师如不及时发展,一旦养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因此,在学生开始练习后,教师要注意观察他们姿势动作的正确性,及时指出问题。当学生能初步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后,随着练习的深入,动作连贯,协调一致,不再需要时刻注意就能持续稳定正确的操作,教师才可以放手让他们自行练习。

  农林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有嫁接、扦插、品种识别。其中嫁接和扦插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这些操作技能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形成。以嫁接来说,许多学生刚开始可能并不重视,只是一刀一刀的削,削平整就可以了。实际上,正确的削嫁接条的动作,从开始削的部位到芽留的部位再到削的长度都有严格的要求。正确的操作姿势,可以使学生节省体力,减少危险,这样才能进行一连几个小时的练习。刚开始学生要对这些反复练习,逐步加强动作协调,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并且随着实习的进行,逐渐提高嫁接的成活率。

  在学生熟练地掌握单项操作技能后,既要有计划地把各种单项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训练,培养综合操作技能,这是农林技能训练的又一重要阶段。教师应根据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课题练习,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技能的了解与认识,促进他们迅速提高技能,做到熟能生巧。例如扦插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在教室内每人放置一个花盆,在花盆进行月季的扦插,看谁的活的最多,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及劳动的价值。

  无论使单项操作技能练习,还是综合操作技能训练,在每次训练都要建立一个评分标准。学生对照这个标准,可以了解实习的要求,教师利用这个标准,方便对学生的技能水平作出评价。学生发现自己技能的不足,立即改进,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激发上进心。教师还应该注意利用技能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比较,增强竞争意识,形成你争我赶的局面,提高积极性。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