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_利澳注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首页_利澳注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华宇注册-首选地址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2-07 19:24    文字:【】【】【
摘要:华宇注册-首选地址 现在的情况就是只能靠自己了,你的家人也得靠你。而且,这是长线作战,必需改变生活方式和家中布局,将个人防护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才能做到。 我们的目标:

  华宇注册-首选地址现在的情况就是只能靠自己了,你的家人也得靠你。而且,这是长线作战,必需改变生活方式和家中布局,将个人防护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才能做到。

  我们的目标:苟全阴性于乱世!躲过了高峰期,就是相对安全的低谷期,就有可能全程不阳。晚阳就是赢,不阳就是超大赢。晚阳也是有很大健康意义的,你就算感染了,接触到更低的病毒载量,可以换来更轻的感染:

  退一万步讲,一次阳了,几个月后还有再次感染升级版毒株的可能性。不要摆烂心态,要防。

  接着共存区往事的第一篇,重点分享一下,常见的生活场景中,要如何进行个人防护和家庭防护。

  我认为那种所谓的「做好了一切防护结果出了个门就阳了」「一直不出门都阳了」是几乎不存在的。一定是个人和家庭成员防护的疏漏。

  我在共存区,有些护士一直要跟阳性患者待在一起,甚至跟吹着呼吸机的Omicron阳性患者共处一室6-8个小时,防护无非就是多了个面屏,多穿个像围裙似的隔离衣,连脖子都遮不住的。但她们都极少感染,人均一年不超过一次。我不相信在户外两个戴着口罩的人因为擦肩而过就能传染。

  一般来说,如果你口罩没问题,那么问题可能出在自己的手卫生,或者家庭成员上。因为Omicron还是有潜伏期,所以感染的时间比你想象中早。当然,也可能是室内通风换气的固有缺陷。

  新冠病毒的在感染者(包括无症状)说话、清嗓子、咳嗽、打喷嚏等的时候从呼吸道排出,释放含病毒的液态颗粒。这些颗粒有不同的大小[1][2]:

  弹道颗粒(100-200 μm)近距离抛物线下落,不容易被呼吸道吸入,但是可以在很近的距离落在皮肤黏膜上,也会落在物体表面存活一定时间。

  大颗粒(5-100 μm)的下落距离稍远,可以轻易被吸入上呼吸道,也会落在物体表面上。

  小颗粒(0.1-5 μm)可以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并且不仅能进入上呼吸道,还能进入小气道和肺部。

  此外,粪便、痰液、呕吐物等也可以携带大量病毒,可以进入生活垃圾和下水道中。这也是为什么各国都从下水道中取样来监测病毒传播情况。马桶和下水道的病毒在水流冲刷中还有再次进入空气的机会(形成气溶胶)。

  飞沫传播。通常距离不会超过1米。但是打喷嚏等动作也可以将飞沫抛射到最远数米的距离。

  接触传播。粘在物体表面的新冠病毒被人触摸以后,病毒不会从皮肤直接进入人体,而是因为触摸者又摸了自己的眼口鼻附近,或者摸了个人物品(例如口罩内侧),然后导致病毒进入人体。这个传播方式非常关键。

  气溶胶传播。小颗粒可以在空气中悬浮形成气溶胶,在空气中漂浮,还可以跟随气流进入风道。气溶胶不仅可以从感染者的呼吸道排出,也可以在下水道冲水中产生。在患者使用呼吸机等情况下可以产生大量的气溶胶。

  符合标准的口罩可以有效阻拦,因此公共空间所有人戴口罩并保持适当距离(1.5米)是足够有效的隔绝方式。如果其他人都不戴口罩,只有你戴,在疫情高峰期要考虑升级口罩为N95级别。而如果是密闭环境、窗口类工作、临床工作等面对不戴口罩的对象多,那么要考虑面屏/护目镜。

  一方面当然是物品表面的消毒,但更加重要的是手卫生,因为手才是将病毒从物品表面带走的关键媒介,没有人会去舔外面的东西(是吧?)。有人以为接触传播是病毒透过皮肤,于是戴着手套,却还是不讲究,摸了其他东西又摸自己的脸、摸自己手机,于是感染。

  正常生活情况下,很难做到完美清除和隔绝,但是气溶胶被稀释到一定程度,便不再构成可以传染人的病毒载量,所以我们采取几个方面的策略进行防范:

  在家庭环境中检查下水道结构,防范同楼栋通过下水道产生气溶胶的可能性(这部分先参考其他专家的文章)

  极端容易接触高载量气溶胶的环境需要N95+面屏+隔离衣/防护服。普通人基本不会遇到这种场景。

  绝大多数建筑不需要担心有病毒的气溶胶从窗外飘进来,气溶胶暴露于户外,会极大的被空气稀释,如果还内再次飘到室内,其浓度极低,已经不足以引起任何感染。相反,开窗通风可以稀释室内空气中的病毒。

  *注意:所谓空气消毒,靠消毒机完成,千万不能在家里将消毒剂用于喷洒空气消毒,更不能将消毒液加入到加湿器、雾化器中!

  物品消杀和空气过滤消毒在疫情早期并没有那么高的地位,然而,Omicron变种出现了体外存活时间的前所未有延长(温度25℃,湿度45-55%)[3]:

  Omicron BA.2在塑料表面的存活时间可以延长到近200小时 = 8天零8小时,非常恐怖。甚至低温环境下可能还能进一步延长。虽然从物体表面能够检出不等于足够传染人(例如病毒已经失活但核酸还完整能被检出),然而其存活时间的延长可能是Omicron极强传播力的关键,并且可以推测其在空气漂浮时,存活时间也显著延长了。

  Update 2023-1-4:另一个研究不同表面下Omicron毒株的存活时间的也可以参考(条件21-22℃室温)[4]:

  可以看到,Omicron变异株在很多表面滴度要达到低于2 Log10(TCID50/ml)的线小时就低于了这个线了(但达不到上面那个标准。)

  另外研究发现,病毒在室温的衣服表面纯存活时间不长,超过8小时后难以检出,但4℃环境内显著延长生存[5]。

  所以,除了口罩、手卫生,物品和环境也要消杀,通风也要做好,还要进行空气过滤与消毒。

  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也是对普通人最难的事情。因为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医务人员,没有经过训练,没有在临床上接受过按表格打分、人人过关的标准化培训,也没有因为不小心用触碰污染区什么的挨骂的经历。

  换句话说,作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就算你做了一个明显增加感染风险的动作,也没人立即向你亮红灯,因此你从来不会察觉。这就是,一般人即便拥有N95,也未能避免感染的根本原因。

  这里的清洁是相对概念,不是无菌无病毒,也不是绝对保险,不等于舔了不生病,也跟医院里面的清洁不太一样。只是说,但凡「清洁」的东西,我们就不要去纠结有没有病毒的问题。这样可以为我们生活创造安全舒适区。

  核心个人用品,必须保持清洁,例如手机、真无线耳机、没用过的口罩,例如裤兜衣兜,例如女士的随身包的内容。摸之前要保证手是清洁的。

  污染不代表一定有感染性,但是你无法100%确定,我们视之为污染,是为了提醒自己保护清洁区。

  已经取下来的口罩,你自己都不记得它用没用过,摸没摸过里面的,一律都是污染的。

  任何其他人有机会接触的外界的环境和物品,包括各种公共界面比如地面、桌面、座椅、把手、扶手、按钮、公用的触摸屏键盘鼠标,都是污染的。

  如果你的手机被未清洁的手摸过,或者随便放在了公共桌面上等等,是污染的。

  如果没有家庭内的清洁区,你将感到处处危险,从而惶惶不可终日,就彻底背离了正常生活的目标。

  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参照医院的规划,要在家庭入户处设立一个「缓冲区」。由于每个人居住条件千差万别,我们仅举例说明,大家发挥智慧,举一反三,也可分享一些经验。

  我在武汉疫情那段时间就这么搞的。在家门口扔了一个吸水的地垫,放一大瓶次氯酸消毒液(用不透明的瓶子),倒在吸水地垫上润湿。进门前先在有消毒液的地垫上踩几下,然后在干的地垫上又擦擦鞋底,几秒钟时间,就把鞋底消毒并剐擦了,进门的时候就不会把外面的污染踩进屋。

  进大门以后,里面还有个地垫,这个地垫是只能踩外出鞋的,换穿拖鞋以后就不能踩,这样就区分了室内鞋和室外鞋的区域,起到了隔离的作用。

  进入玄关以后有挂衣架和挂钩。外套就挂在这里,不再进入室内。我对家人的要求都是,外套要把里面翻到外面,外面翻到里面,这也是从医院的隔离衣学的规矩——外套外面是污染的,就裹在内侧;里子是相对清洁的,就向着外面。这样你在拿取的时候,以及其他人的衣服,就不会相互污染。

  玄关靠门处放一个垃圾桶,也可以用废弃快递箱什么替代,用来丢弃口罩、手套等。

  家中必需要保持通风,尤其是非独居者。家里有一个人防护方面漏洞太多,他就可以把病毒带回来,但如果家庭常规保持良好的通风和过滤,其实还有机会在出现阳性后仍保护其他人不感染。

  而且,人被感染的时候,初始的病毒载量的多少,跟其感染后的病情轻重程度是成正比的,所谓「感染剂量」!详见这篇文章:

  因此,即便是家里出现了感染者而你一开始没发现,通过通风、过滤、消毒来降低空气中的病毒浓度,是非常有意义的。

  借助宾大的一篇论文中对办公建筑中的新冠防护的设计图说明一下[6],其要点如下:

  我家装修的时候就安了热交换中央新风系统,但是就像图中那样,进风口在天花板上,在有效过滤之前空气先循环起来了。所以还是要有地面的空气消毒机器。而且新风除非是装修时候安装了,后期再搞效果不好了。

  能一直保持开窗通风是最理想的,如果因为保暖等原因不能一直开,按照国家的公众防护指南,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

  室内的空气的循环过滤消毒,医院发热门诊用的是空气消毒机,是内置了不产臭氧的远紫外光的,体积巨大。

  我最后搞的是这个,市面上同类产品几乎唯一消毒准字号的,其巨型和悬挂版本有些医院和方舱也在用。HEPA过滤,内置消毒模块,随出风气流释放羟基自由基粒子,会落在周围物品表面和缝隙,起到一定表面消杀作用,反应完了以后变成水蒸发了,对皮肤和呼吸道也是安全的,可以人机同一空间共存。

  这个我放在客餐厅,链接入户玄关的位置,这样进一步就把相对不太清洁的缓冲区和需要保持清洁的家庭内给兼顾到了。超大杯:

  小杯。这是便携式的,挺小一个,用充电宝都可以驱动,这个可以在工位上放一个,营造个人的安全区,也可以放车上。或者如果家里有人阳了,放在其隔离房间里面。

  2023-2-3Update:最近出了一个挂脖子上的超小型,往上形成一个有活性雾离子的扇面,8小时续航,理论上有点用,但口罩还是要戴:

  再说紫外光灯。家里面直接照射的紫外灯有明显的缺点,附近有人的时候不可以使用,伤害皮肤和眼睛。包括最近有人推广的222nm紫外光,也是人体细胞有害的,最近研究证明。并且可以导致塑料、皮革等加速老化。我以前用的时候,旁边的白色插线板半个月就变得焦黄了。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取决于,比如你的玄关,是否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或者可以用于卫生间的消毒。我认为没有理由在家里大面积无差别的照射。另外美国FDA、我国卫健委还有WHO都有提到新冠和SARS时期的经验看,紫外光灯对于冠状病毒类的杀灭作用有限,家用设备消杀效果证据不足,需要的波长、能量和照射时间尚不明确,而且如果病毒颗粒不被直接照射而是深入到纤维、孔隙中,则杀灭不了,所以不应该作为家庭主要的消毒方式,中美都没有将紫外光作为主要推荐。

  * 绝对不能将任何消毒剂加入加湿器/雾化器中试图空气消毒,这样会造成重大健康风险和生命危险。

  对新冠病毒有用的消毒液很多种类,例如含氯消毒液、季铵盐、酒精等,但一定要认准有【消毒准字号】的。其中酒精浓度并不需要特别高,35%即可在15秒内杀死所有新冠病毒,达到90%以上反而效果打折扣,一般不超过75%。还有更多可选类别,建议阅读官方为新冠病毒推出的《消毒剂使用指南》。

  **对氯间二甲苯(棕色的D露/WL士等)对SARS-CoV-2病毒是否有效,有争议,并没有被国家卫健委/美国FDA推荐用于新冠消毒。滴露官网的有效信息,请自行判断:

  对于次氯酸,可以自己用泡腾片加自来水兑消毒液,不必买成品,这样价格低廉。建议次氯酸擦拭消毒时,买一些一次性PE薄膜手套来操作。还要买个喷壶,方便对包装盒等消毒。【注意:次氯酸见光分解,应使用不透明的瓶子来存放】

  定期对玄关地面等位置用低浓度的次氯酸消毒液拖地,并擦拭鞋柜、玄关柜、挂衣区等地方。

  可用于洗衣消毒(洗干净衣物之后,用于衣物的浸泡消毒;洗衣机的话,漂洗阶段再添加):

  上面说了,手卫生是核心中的核心,是避免接触传播的关键,重要性甚至大于物品消杀。而非常非常多的人,都做不好这一点。做不好这一点的关键问题在于上面的第2条,即未能建立清洁/污染观念,所以建议反复想想。

  流动水配合洗手液搓洗。要做到医务人员级的话,清搜「七步洗手法」,我认为普通人可以适当缩短时间,但是最好参照这个,照顾到手每个缝隙。

  免洗快干消毒液搓手。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消毒液将双手每个缝隙都充分浸湿,不要「干搓」。随身携带的手消毒液不要用喷雾,否则很难把整个手都充分。

  回家、完成入户流程后,至少要流水+洗手液彻底洗手一次。你也不想满手污染/酒精的吃饭吧。

  揉眼睛、抠鼻子、摸嘴等动作之前。污染的手绝不可以摸自己的脸,而快干消毒液是有刺激性的,消毒以后还是不适合摸眼睛什么的,所以最好要用流水洗手。

  在外面,已经摸了污染的东西,准备使用手机、耳机之前,或者准备把手揣进兜里前。

  随身携带的快干洗手液(凝胶),挂在腰上、包包上,这样污染的手就不必伸入清洁区域就能消毒。用完了可以自己往里面灌酒精凝胶:

  手套可以戴,问题是,相当多的人,戴了手套也没搞清楚手套到底是要保护什么。借用丁香园新闻中的一张图:

  图里面这个人,在医院发热门诊候诊区。她的本意可能是想的,发热门诊病人多,她要防护一下。

  问题是,我们搞手卫生,并不是为了保护手的皮肤。手卫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要把环境物品上的污染,经过手为媒介,带到其他个人物品上、带到自己的眼口鼻。你戴着手套用手机,过后又把手套放回口袋里,手机也污染了,口袋也污染了,等你回家,你什么东西都是污染的,甚至戴了大半天的手套也早就破了,戴手套毫无意义。

  手套可以戴,但一定是临时的,一次性的。戴着手套的最大意义是提醒自己:「现在我的手是污染状态,我不能摸任何需要保持清洁的东西」。然后你可以戴着手套摸任何污染界面,但只有脱下手套,你手才能去摸干净的东西,而且,也最好先洗手,因为像图中这种薄膜手套用久了就破损了。

  我建议扔垃圾等场景,可以戴一次性手套,完成动作就扔。长时间戴,等于不戴。手套不能替代手卫生(医院培训的原线、个人防护的场景流程示例

  快干手消毒 → 掏出钥匙,开门→在门内的地垫上脱掉外出鞋→换成拖鞋→快干手消毒。

  内外翻转*,挂在玄关衣架/挂钩→快干手消毒→消毒液喷内侧门把手。屏气→拉着口罩的两根带子取下口罩,注意抓紧,不要弹口罩→将口罩扔在门口的垃圾桶→快干手消毒。(不定期消毒液喷淋一下垃圾桶)

  *解释:为什么要将外套翻转悬挂——来自医院传染病房的流程。进入传染病房要在外面套一层隔离衣。以前没有一次性的隔离衣,都是反复使用棉布的隔离衣。隔离衣分内面和外面,穿的时候内面向着自己,外面是接触传染病人的。脱的过程很讲究,中途要多次消毒手以免污染自己里面的衣服。最后悬挂时,是将隔离衣的内面翻出来,把外面包在内侧,内外翻转,这样下次有人再穿的时候,就不会被有病原体的外面给污染到。

  20℃左右的环境下,病毒在衣服上的存活时间比其他光滑表面短得多,8小时后就难以检出,因此衣服不应该是一个过度消毒的对象

  不建议消毒,而是建议,先快干消毒手,然后内外翻转,挂在玄关(不是让你把袖子都扯出来,而是用内层去包住外层,避免外面脏的部分污染玄关的环境),下次要穿的时候提着领口,直接在门口穿,然后就出门了。

  不消毒的原因是——1、常用消毒用品有漂白性,对衣服有伤害,例如次氯酸、84、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臭氧,都有明显的漂白作用,除非酒精、双链季铵盐,但是成本极高。2、衣服面积大,纤维沟壑纵横,象征性喷消毒剂是没有用的,会漏掉非常多的区域,除非把衣服浸湿,但这样要消耗大量的消毒液,对衣服也没有好处,对防护也没帮助。3、其他的例如臭氧发生器,不适合居家环境开放使用,有毒,且漂白。4、其他的例如紫外光灯,距离远了起不到效果,遮挡了也没效果,只能照射正面,而且衣服少稍微有一点褶子,都消毒不到,紫外光灯消毒衣服是心理安慰,而且对人对家具有害,不适合人机共存。

  对于第二天不再穿、可以洗了的衣服:入户直接扔进脏衣篮,凑够了洗。清洗的选项:

  基本选项:直接用洗衣粉/洗衣液机洗,常温,常规模式,不添加任何消毒剂。大量流水+洗衣液(表面活性剂)足够将绝大多数病原体稀释和冲走,如果没有时间或者条件,就直接常规洗。

  锦上添花:在漂洗开始的环节,添加双链季铵盐消毒液。或者洗完以后,使用双链季铵盐消毒液浸泡,再漂洗。适合例如患者的衣物床铺的清洗、婴儿衣服等等。

  不推荐高温洗涤,除非是可以耐受高温的衣服和纺织品,例如毛巾、婴儿服、被褥。

  坚决不坐,等下一班的情况:有人不好好戴口罩(包括露出鼻子)、有人咳嗽、总人数超过3个、有动物。

  小偏方:很多护士在医院上班的时候把手机装进一个PE塑料薄膜手套中使用的习惯,只要不举起来拿到耳边接电话,就一直装在手套里使用,取出来的时候用沾酒精的棉片、纸巾消毒手机。可以参考。

  不可以用酒精消毒,否则会破坏涂层。同样,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的屏幕,通常没有玻璃层,而是表面有涂层,用酒精也会造成涂层的损毁。对于眼镜,建议完成吸收以后,取下眼镜用流水冲洗,皂液、洗手液清洁眼镜内外和眼镜腿,然后用卫生纸巾擦干即可。随后洗脸。

  多准备一些餐巾纸。用酒精湿巾擦桌子椅子,或者在自己的用餐区用餐巾纸铺一块安全区。

  如果没有可以更换的口罩,就拿一张餐巾纸放桌上的远处,口罩外面向下放在那个纸上,再在口罩内面盖一张餐巾纸免得污染。

  吃完饭就把口罩戴上,取戴口罩的时候都只摸带子不摸外面里面,摸完了要消毒手。

  等你认识的人都阳了恢复了,没有新的病例产生了,差不多进入低谷期,可以逐渐恢复。

  不急用的快递暂时静置。需要立即用的,把内包装打开,内容倒在干净的地方,把内包装扔在玄关。

  快递是否可以通过长时间静置进行自然消毒?Omicron毒株在纸张表面存活时间不强,1小时以上病毒滴度都可以显著降低,塑料包装快递(如塑料快递袋)还是应该喷消毒剂。

  对于纸箱,可以采取综合方式,静置1小时以上后,喷消毒液再开封,喷的重点在塑料封口胶带,纸箱本身不必全部淋湿。

  把外卖口袋打开→快干手消毒→取出内容→倒入自己的碗和盘子→流水洗手→开席→收拾地上的快递包装。

  需要立即放冰箱的肉、菜:消毒手→更换家中保鲜袋→放冰箱。需要用的时候再拿出来冲洗/消毒冲洗。

  可以用稀释的次氯酸或者二氧化氯消毒液,对蔬菜、水果进行浸泡10-15分钟,完了之后冲洗干净,尽量减少残留。

  次氯酸消毒液、二氧化氯消毒液是可以用于蔬菜水果消毒的,而且能分解农药残留物,但完了冲洗干净。

  垃圾打包之前,先戴好口罩,带上一次性手套,往垃圾表面喷一些含氯消毒液,喷到肉眼可见的湿润为止,然后把口袋扎紧,放在门口。这个动作的主要目的是避免扎口袋的时候有病毒的微粒扬起来。

  如果垃圾需要自己下楼去扔的话,戴好口罩、一次性手套,扔了垃圾以后将一次性手套也丢弃(讲公德,不要拿显然污染的手套去拉公共门把手、按电梯等,可以还一副新的)。

  再消毒手→只摸带子不摸口罩内外的情况下取半截口罩→喝饱水→消毒手→戴好口罩→消毒手→回去。

  当然,如果你周围1.5米距离都没有其他人,大家也好好戴着口罩,室内通风良好,就简化为原地喝水。

  上车后,先消毒手,然后擦拭方向盘、档位操纵杆、指示灯操纵杆、雨刮器操纵杆、开关窗按钮、中控屏幕等要接触的地方。

  有其他乘客的情况下,开车途中尽量保持开窗通风。如果不行的话,开启空气循环。考虑便携空气净化消毒设备(点烟器插口→USB供电)。

  次氯酸/二氧化氯泡腾片+空矿泉水瓶+餐巾纸保底。如果湿巾不能上飞机,那么自己用机场的自来水装进瓶子,加泡腾片,做一瓶消毒水,需要的时候倒在餐巾纸上,自制消毒湿巾。以下不管自制还是自带,都一律叫消毒湿巾。Update 2023-1-6:双链季铵盐湿巾可以带上飞机。

  登机前有查验人脸的环节,提前开两张消毒湿巾捏在手上,让你取口罩的时候,把手擦干净,拉着口罩带子屏气,取下一根带子,拉开口罩露出脸。查验完毕后,戴回去,消毒湿巾擦手。

  飞机上用湿巾把自己两边的扶手和前方做座椅靠背、小桌板、调节按钮都擦拭一下,自己的手也经常用湿巾擦拭。

  短途飞机上一般不吃飞机餐。有过长途的飞机,我等周围人全都吃完了,才摘下口罩快速吃,可以把头顶的送风开到最大,让局部空气向周围流动。同样,吃的前后消毒手。

  我建议在方便取用的位置的墙上,粘几个挂钩。这种只用了一小会儿的口罩可以内折之后,暂时挂在这里。但注意,穿戴、取下口罩前后要消毒手,并且,不能触碰到口罩的内侧,否则更换一个新的。

  类似,如果你的办公室、值班室之类是独立的,平时就没有其他人往来,允许你可以在此临时取下口罩,那么可以在附近弄个挂钩,口罩内折后挂起来。注意前后消毒手。

  关于用餐时取口罩,参见上面的「食堂吃饭」部分。其他场景临时取下,也可以采用这种,垫一张纸,外侧向下放在上面的方法。

  不能将用过的口罩折叠后放进裤兜衣兜。因为这样裤兜衣兜就是污染区,然后你的口罩放在污染区里,随着你行动,内面早晚会污染,再次戴上就可能感染,这里也涉及过程中手的污染。

  总之,用过的口罩装入兜里是个将方方面面都污染得一塌糊涂的动作,严重怀疑很多人是这么中招的。

  正常使用,定期消毒。马桶要盖上以后再冲水,以免产生气溶胶再次大量进入空气中。

  注意:84消毒液或者漂白剂与洁厕灵(含盐酸)混合会产生剧毒的氯气,万不可混合或者一起用。

  如果是公用马桶,先用卫生纸将臀部可能接触的部分擦拭,用干净卫生纸铺半圈,保证只接触纸巾,不接触马桶。冲水时盖上盖子。

  目前这个阶段,还有大量的医务人员和住院患者处于感染状态,新患者很容易从院内被传染。疫情热点地区,医护人员大量感染的时候绝不是就诊的好时机。

  然而,如果不可避免要高峰期在医院就诊,就只能尽力而为,戴好N95口罩,可以佩戴面屏。尽量远离明显有呼吸道症状的其他患者。

  需要摘掉口罩的时候,不要忘了流程。消毒手→拉着一根带子拉下口罩,不要松手弹开→结束检查→戴上口罩→消毒手。如果戴着面屏,可以只掀开面屏而不取下。面屏可以用酒精擦拭消毒。

  从医院返回后做好入户流程,洗澡洗头,所有衣物加消毒剂清洗。随后的一周内,注意观察症状。Omicron常见的潜伏期有2-4天时间,极少数人也可长达1周。

  当然如果你本来就是因为新冠而就诊,依然要做好防护,但不必太担心所谓新冠多重感染,这种情况非常非常少见。

  该地区的新冠高峰消退以后,就按正常节奏就诊。不推荐穿着大白就诊,尤其是要做检查的情况下,难以穿脱,会很尴尬。

  因此,疫情高发期还必须多人合住宿舍的话,感染是大概率的,可能需要调低你的防护心理目标。

  将目标从「杜绝被感染」,调低至「就算被感染,也是低剂量的感染」。建议在教室中始终佩戴口罩,入座前先消毒湿巾擦拭桌面、扶手、抽屉、座椅,常消毒手。

  在宿舍中,常保持开窗通风,如果做不到,可以一起凑个至少低配空气净化器,或消毒机。使用前用湿巾擦拭自己的个人电脑、键盘鼠标、桌面,常用含氯消毒剂清洁地面、厕所、上下铺的梯子等。尽可能降低环境中的病毒载量。

  至于那个护士帽,其实本身是没有卫生意义的,只是一种装饰。也方便在上面做标识,区分护士等级。

  如果暂时不能洗的话,用专门的湿毛巾擦一擦。不建议喷酒精,头发纵横交错的,效果肯定不好,毫无意义,而且有健康风险。

  如果有条件的话,在当地感染的高峰期应将儿童从幼儿园接回家。对于学校,高峰期如果不改成网课,那就基本上就等着感染吧。

  对于儿童在外活动时,手消毒没有特殊,依然是基于酒精的消毒液/湿巾。从安全性角度考虑,主要是要避免儿童误食。因此可能携带一大包酒精湿巾,由大人为儿童擦手最好,注意照顾每一个指缝。勤剪指甲。

  不能有效杀灭新冠病毒,已经被我国和美国列为不推荐用于新冠防护。总的来说,家有短板人员的情况下,应该将防护目标从「严格避免感染」,调整为「即便感染,也是低剂量的感染」,通过通风消毒等措施降低病毒量;以及保护高危人员。

  对于其他之前刚感染的人,判断什么时候无传染性,引用Nature的一个图:

  要更加确保安全的线天后,再分时间测两次抗原,而不是核酸PCR,都是阴性的话基本确定不再传染,因为抗原测的是病毒表达的蛋白质,而核酸敏感性高,可以检测到不具备传播力的残余RNA,核酸的转阴比传播性的消失可能会晚很多,而且现在做核酸没有那么方便了。

  除非你有绝对不能感染到谁的理由,是要把传播可能性降低到几乎为0,那么请做核酸,CT值两次大于35,或者一次大于40。

  疫情退潮以后,冷门时段的冷门厅,App上找找,人很少的就可以,甚至有机会「包场」。先拿酒精湿巾把座位扶手和其他可能接触到的地方擦一擦。

  如果买了冷饮、爆米花什么的,把外面也擦一擦,把手擦干净。摸了什么东西都擦擦手。

脚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