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_利澳注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首页_利澳注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全站搜索
栏目导航
新闻详情
德阳观察|保障粮食安全 德阳科技特派员有“绝活”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3-04-07 13:22    文字:【】【】【
摘要:德阳观察|保障粮食安全 德阳科技特派员有绝活 3月23日,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在德阳召开。保障粮食安全、加快提升粮食产能、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会议精神引起各界广泛

  德阳观察|保障粮食安全 德阳科技特派员有“绝活”3月23日,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在德阳召开。保障粮食安全、加快提升粮食产能、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等会议精神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在德阳,有一支农村科技特派员(下文简称“德阳科技特派员”)队伍,其成员都是农业科技各领域的知名专家,不乏“农业大师”“技能大师”和学术技术带头人。

  德阳科技特派员的助力,有效弥补了我市农业科技人才不足、科研实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的短板,为保障粮食安全、充实天府粮仓打下了坚实基础。

  “现在麦田长势很好,正处于开花期,初步调查,亩穗数30万以上、每穗有45粒以上,只要后期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亩产有望超过600公斤,比去年持平略增,将又是一个丰收年……”

  3月23日上午,广汉市连山镇锦花村,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会前调研正在这里进行。德阳市小麦专家大院首席专家、德阳科技特派员汤永禄正向与会领导和嘉宾介绍小麦种植相关情况。

  汤永禄是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扎根田间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工作,一干就是30年。

  “专家大院就建在我们村里,这些年来,种植上遇到难题很快就能找到汤老师和其他专家,也学到了不少实操技术。”种植大户、广汉市乐丰家庭农场负责人冷辑龙称,种植小麦会遇到不少问题,比如出苗情况不理想、生长太过旺盛等,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产量。“多亏了专家大院老师们的帮助,他们不仅帮我找出问题,还借给我机械设备去解决问题。帮助我提升了种植技术、提高了种植效益,仅这一两年来,平均每亩就增产了六七十斤。”

  据悉,近年来,汤永禄带领团队针对长江流域小麦复杂生产环境和规模化生产的技术需求,研究推广“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技术”,实现播种、施肥、封闭除草一体化,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和效益。该技术2021至2022年连续被列为全国主推技术。

  “赵专家又来了!” 3月24日上午10时许,在中江县普兴镇石龙店村一大块新开垦出来斜坡地里,村民们正忙着播种高粱。

  村民们口中喊的“赵专家”叫赵甘霖,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党委书记、德阳科技特派员。这已是他两年来第七次到石龙店村,面对面为村民培训高粱种植技术。

  “这一大块地今年以前是撂荒地,什么都没种,全是杂草。去年村里的撂荒地种了赵专家的专用酿酒高粱,收成相当好,亩产400多斤、增收800多元,今年村民开荒种高粱的积极性很高。”石龙店村党支部副书记王燕介绍,该村开荒种高粱让沉睡的撂荒地焕发出新活力,助力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

  两年前,石龙店村中药材种植合作社理事长陈贵才在邻村遇到了正在推广酿酒专用高粱新品种的赵甘霖。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当年试种了一部分。由于田间管理没搞好,结果种植效果不佳。

  一年前,赵甘霖不仅给村里带来了高粱种,还隔三差五地到村里指导种植技术,从播种到出苗、施肥、成长、病虫害防治……手把手指导村民。在去年高温高旱的情况下,撂荒地和荒坡地的高粱仍然丰收。

  “赵专家的科技简直‘绝’了,以前这些地都荒起什么收成都没有。去年种高粱这一季就有30多万元收益。村集体、合作社、村民都增收了不少。”尝到甜头的陈贵才说,赵甘霖告诉他,搞好田间管理的线斤,“今年要扩大种植面积,争取种1000亩以上。”

  3月23日下午,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当天,四川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德阳科技特派员刘定辉来到旌阳区德新镇的油菜基地,和种植户一起观察油菜长势。

  “天府菜油是四川农业的金字招牌。为了推进天府菜油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我们陆续在中江、广汉建立了科研示范基地,中江主要针对旱地油菜,广汉针对稻田油菜,为德阳油菜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刘定辉说。

  2022年,由省农科院资环所承担的四川省育种攻关突破性油料育种材料和方法创新及新品种选育项目突破性油菜品种提质增效关键栽培技术创新与应用课题在广汉市高坪镇李堰村落地实施。

  刘定辉介绍,2022年5月,突破性油菜品种苗头组合“川油136”、油菜品种“川油81”“川油116”验收折合亩产分别为253.67公斤、229.67公斤和222.58公斤,三个品种较对照品种增产18.40%-34.94%。这背后,是突破性新品种超高产关键技术体系在发挥激活新品种生产潜力作用。

  刘定辉及其科研团队长期扎根德阳,为德阳油菜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据介绍,德阳每年示范推广油菜“两减”绿色生产技术、机械化轻简高效栽培技术、耕地质量提升与保护性耕作技术50万亩以上,相对常规栽培技术,亩增收80-100元,对稳定油菜种植面积,夯实产业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在赵甘霖团队的引领下,德阳各种植大户、合作社依托专用酿酒糯米高粱也逐渐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旌阳区和新镇福兴村邓增安介绍,由于管理得当,去年村民种植高粱平均亩产800斤以上,效益可观。

  福兴村实行产销结合,不仅帮助村民把高粱种好,还统一收购,销售给酿酒企业,解决农户种粮的后顾之忧。同时,高粱红了还举行摄影、观景活动,带动当地农旅产业融合,村民的土特产、农家乐生意做得风声水起。

  “我们种植酿酒高粱,除了可以帮助村民增收,对充实‘天府粮仓’也有助力。坡耕地、水源条件不好的地均可种酿酒高粱,增加粮食总产。村民种得越多,产业就越大,增产的粮食也就越多。”邓增安说。

  3月23日下午,位于旌阳区黄许镇金桥村的德阳市蔬菜专家大院温室大棚内,大院首席专家、德阳科技特派员房超正忙着检查茄子嫁接苗和甜糯玉米苗的生长情况。

  “大院针对德阳蔬菜发展中的薄弱领域,近年来在蔬菜集约化育苗、新品种选育和引进、种植大户技术培训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用科技助力德阳蔬菜生产。”房超说。

  据介绍,德阳市蔬菜专家大院建成的阳光温室、塑料大棚等标准化、规模化设施达到2万平方米,与周边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成都、德阳等地相关公司等建立合作关系,常年为他们提供嫁接育苗和集约化育苗等技术服务,助力“菜篮子”产品的稳产保供。

  蔬菜专家大院自2009年成立以来,根据不同区域的需求,累计选育和引进并推广数十个新品种,包括辣椒、茄子、黄瓜、番茄、豇豆、四季豆,甜瓜、苦瓜等,并通过示范推广越冬和越夏育苗等技术,提升了蔬菜提早栽培和秋延后栽培生产能力,有效缓解了蔬菜春、秋淡季的需求,为保障淡季供应稳定,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贡献了科技力量。

  据悉,“十三五”以来,德阳市小麦专家大院引进转化新品种新技术15项次,累计应用面积超1500多万亩,实现增粮50多万吨,节本增收近20亿元。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1.2万人,培训了一大批种田能手。

  赵甘霖的科研“绝活”,不仅仅只在石龙店村撂荒地产生出巨大效益。在近30年的科研生涯中,赵甘霖团队孜孜不倦地培育出一个又一个酿酒型糯高粱新品种,仅近三年来,在德阳地区就推广种植近万亩,增产近千万元,推动了全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丘陵山区特色产业发展。

  来自市农业农村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市油菜种植从2019年的108.8万亩、20.8万吨,扩大到2022年的124.7万亩、24.8万吨,年均油菜扩面5万亩、油菜籽增产1.3万吨。2022年油菜播面、油菜籽产量分别占全省6.04%、7.02%,居全省第8位、第6位。油菜籽单产199公斤/亩,高出全省28公斤,居全省第1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农业科技专家们的付出。

  据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于2017年启动《农村科技特派员选派计划》, 七年来,共选派448人次的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创新创业。组建了6个科技特派团,创建了25个特派员专家工作站,共实施重大科技项目200余项,创造知识产权300余件,投入各级各类项目资金6亿元,带动产生经济效益20亿元。

  德阳科技特派员在为天府粮仓稳产、增产带来质与量提升变化的同时,他们自身也在提升。

  房超称,作为科技特派员,帮助农户,为农户解决种植过程中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也帮助专家们积累了经验。“在田间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是一种挑战,我们之间也会互相交流,利于扩大服务覆盖能力,助力蔬菜产业发展。”

  对此,刘定辉深有同感,他说:“乡村振兴人才是重点、科技是关键。作为科技特派员,深入到田间地头的时间增多了,更深切地感受到农村对农业科技的强烈需求。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帮助农户解决问题,提高农业产业质效的同时,自身专业水平也在提高,实实在在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脚注信息